金哲敏注意到,百麗生產車間里,即使員工暫時沒事干,也是坐在自己崗位上,不像溫州鞋企車間生產不忙的時候,員工走來走去,東逛逛西晃晃,“百麗員工連上洗手間,都會把‘缺崗牌’放位置,以讓管理人員知道。”
新進員工先學企業文化 技術工再進行專業培訓
高素質的員工是怎樣煉成的?新百麗鞋業(深圳)有限公司品質管理部經理高善方介紹說,百麗新進員工,都要接受企業文化、企業理念的培訓。如果是技術工,還要到公司培訓中心接受專業培訓,“若是簡單的崗位,則由車間里的師傅帶著教。”
金哲新對此很認可:“溫州鞋企招到技術工后,一般不再進行專業培訓直接放車間里用,這其實損失很大,如果員工連企業理念都不認同,怎么能好好工作呢?”
260道工序制作一雙鞋子 目前溫州鞋企一般為100多道
負責接待的新百麗鞋業(深圳)有限公司品質管理部經理高善方、企業發展部經理羅洪偉介紹說,為了把鞋子做好,百麗鞋子的大底、中底,都是公司自己配套生產的,而不像其他鞋企從鞋底廠外購,“這樣鞋底跟鞋面契合更精準,鞋子更舒適。”因而,百麗制作一雙鞋子,細分到260道工序。
做了近二十年鞋子的日泰集團副總裁金志華感嘆,百麗260道工序,雖然有些工序只有2名員工,但每道工序都有詳細的工藝指導書,標準化生產的程度相當高。
記者多方求證了解到,目前溫州鞋企流水線生產一雙鞋子的工序,一般為100多道。縱使在溫州鞋業首個“省級精細化管理示范企業”浙江艾曼連鞋業公司,工序也不到200道。艾曼連管生產的總經理助理鄭小安昨日分析說,雖然溫州鞋企也可以把工序細分到260道左右,但細分后,管理跟不上。
“中國鞋業傳奇”百麗
百麗在大陸的發展歷程,其實比不少溫州鞋企“年輕”一些。“百麗”品牌1979年在東南亞注冊,在中國大陸注冊第一家工廠的時間是1991年,1992年3月8日百麗女鞋在深圳投產。康奈、奧康、日泰、巨一、澳倫、吉爾達等溫州鞋企,大多創始于上個世紀80年代中后期。
百麗國際披露的信息顯示,去年其銷售收入328.59億元,利潤54.029億元,市值1130億元。百麗首席執行官盛百椒認為,當企業擁有一個成熟的品牌時,就可以隨意地選擇制造商,只要質量符合要求,不用太多固定資產的投入,就可以獲利。
截至2012年12月31日,百麗在大陸擁有17712家自營零售店,在港澳有148家自營零售店。去年在中國市場銷量排名前十的女鞋中,有6個品牌屬于百麗集團: Belle百麗(第一),Teenmix天美意(第二),Tata他她(第三),Staccato思加圖(第六),Senda森達女鞋(第七),BASTO百思圖(第九)。其中百麗品牌連續17年占據中國女鞋銷售榜首。
百麗代理的國際鞋類品牌有30個,包括Bata 、ELLE、 BCBG 、Geox 和Merrell等。百麗也是中國最大的體育用品零售商之一,其代理的品牌有Nike、Adidas、Li Ning、Kappa、Levi’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