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消防服專利技術,還是意大利品牌集合店11PARK,上服走出的內外貿并舉之路,都未曾背棄服裝生產和進出口貿易主業。而這場"逆襲"交出的成績單是:內銷額去年同比上升52%。"創新不是''空中樓閣'',而是腳踏實地的大膽發展。"張貽宗向記者強調:上服集團始終要姓"服"。
科技
消防“戰衣”上服制造
看似普通也不厚重的一塊布料,放進燃燒試驗箱中,用規定火源點燃相應時間后,卻并未化成灰燼。在上海服裝集團的科研實驗室,記者目睹了一次“內部”專業檢測試驗:這塊普通布料其實一點不普通。
“消防員身上的消防服用的就是這種材料。”工作人員向記者“揭秘”:這項試驗是為了測試服裝的阻燃性能,“對于阻燃性能的評價以織物的燃燒速率為主要依據,只有符合標準要求的才能被視為阻燃產品”。
不僅阻燃性能好,這種消防服還很輕薄。工作人員舉出一組數字:“通過多重防護設計、多種纖維的優化配比、新型復合面料的組合工藝技術創新等手段,使消防服的整體重量得以減輕22%、厚度趨薄,而整體熱防護性能則提高20%以上,在國內率先實現了該項產品的升級換代。”
說起上服制造的消防“戰衣”,上海服裝(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貽宗毫不掩飾他的自豪:“由上服開發的輕薄型消防服解決了重量、厚度與阻燃隔熱、防水透氣等功能集于一身的難題。從發明專利,到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再到科技進步獎,這項科技成果與榮譽等身。”
不僅運用在專業服領域,上服的科技研發還穿行于普通市民的日常衣著。
近幾年,不少國外品牌將生產訂單轉移到東南亞,而上服旗下的飛達服裝廠卻是個例外。張貽宗告訴記者,包括哥倫比亞等在內,飛達服裝廠承接著20幾個知名國外品牌的定牌定點生產。“上海的生產成本無疑更高,但大品牌注重質量,它們看重飛達廠的金字招牌——國家級產品免驗企業。”
當然,上服不甘心僅僅替人“做嫁衣”。上個月,在復興公園上演了一場戶外服新品秀,色彩絢麗、功能齊全的多款戶外服并非國外品牌,而是上服旗下的自主品牌——“Un-usul”,簡稱3U。
雖然進入市場并不早,但張貽宗對“3U”很有信心:“有一點消費者可能并不知道,上服是國內首家選用GORE-TEX面料生產各類服裝的企業。”他甚至還有更“前衛”的設想:“今后可以嘗試在戶外服上植入定位芯片,在發生意外的時候尋人、搶救會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