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變賣了家里的值錢東西和族親的資助下,“安踏”的創始人丁志忠成立了自己的制鞋作坊,主要依靠接國外訂單而生存發展。
但由于當時福建晉江的制鞋業剛剛起步,像丁家這樣的家庭作坊式鞋廠遍地開花。為謀變,17歲的丁志忠帶著600雙晉江鞋,來到北京闖蕩。
經過一番艱苦的努力,丁志忠終于讓北京所有的商場都擺上了晉江鞋,包括北京王府井商場。
在北京的4年,丁志忠賺下了20萬,但通過對市場的觀察,晉江鞋在北京的低價銷售也深深刺激了他。丁志忠認為,晉江貨質量上沒有問題,但是別人的鞋一天能賣1萬元,晉江鞋卻只能賣3000元,主要的原因就是晉江鞋沒有品牌。
于是,丁志忠決定要自己創立一個品牌。
1994年,丁志忠迎娶丁幼錦,岳父丁思忍以注冊地在香港的安踏公司為名,出資490萬元在晉江創辦安踏(福建)公司。至此,丁志忠家的作坊有了品牌和廠名。
“安踏”的意思是全家人希望丁志忠能夠安安心心、踏踏實實地發展企業。
領頭羊地位,快速奠定
當時晉江的制鞋業基本上都是在給國外品牌做加工,而且海外訂單也相當可觀。但丁志忠力主進軍國內市場,而且提出自己負責銷售,保證能夠拿到足夠的訂單,并得到了家族成員的支持。
當時一個山西商人在北京看到安踏熱銷,就主動找到丁志忠要求做山西的總代理。丁志忠讓他先拿走了50箱貨,沒想到三天后他就把鞋賣完了。
其實,在此之前,丁志忠就在考慮分級經營的加盟模式了。他相信,安踏在北京能夠成功,在別的城市也一定能成功。經過一番考察,他提出山西的代理一年要投資300萬,銷售10萬雙安踏鞋,代理商同意了,并且一年之后在山西就賣出了60萬雙安踏運動鞋。
就這樣,丁志忠開始致力開拓國內市場的分銷渠道,到1998年底,安踏在全國各大中城市已經建立起了近2000個專營點。
1998年,職業經理人葉雙全來到安踏,負責安踏品牌運營和公司行政事務。葉雙全提醒丁志忠,要在代工生產的眼前利潤之外,重視品牌營銷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