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奪得NBA總決賽冠軍的邁阿密熱火球員德維恩·韋德穿著“韋德之道”T恤衫出現在臺上,閃電俠只是露出牙齒展示了一下笑容,就立即換來現場兩千多名球迷的尖叫。一個剛剛參加完高考的學生稱自己的艱苦學習生涯受到韋德體育精神的激勵,她意外得到獎勵可以親吻一下韋德,于是現場再次尖叫連連。
李寧公司希望韋德的號召力也能感染到經銷商,在離此不遠的另一個會場中,這幾天正在舉行李寧公司明年第一季度訂貨會。來自全國各地的經銷商看到“韋德之道”系列產品已經被擺放到顯眼的位置,這是李寧籃球產品線的高端系列,將作為明年一季度的推薦主打產品進行銷售。
可以這么說,與“韋德之道”系列一起被列入當季最暢銷產品的諸多款式—李寧公司稱之為A+組合—將成為全國6400多家經銷商盈利的關鍵,也是李寧這家中國最早的體育用品公司為扭轉巨額虧損局面而推出的變革之一。在此之前,李寧公司不怎么操心經銷商究竟訂購了什么款式,因為從拿到訂單那一刻起,李寧的銷售工作基本上就完成了。
去年遭遇了上市8年后的首次虧損,并且是近20億元的巨虧后,李寧公司簽下韋德可不是一個輕松的決定。外界普遍猜測它為此付出了10年1億美元,外加銷售分成和股票權益的代價。
但是跟花費數億元回購并清理庫存、關閉1800家入不敷出的零售門店相比,與韋德及其經紀人談判絕對算是件令人愉悅的事。
陷入低谷的李寧公司對這筆投資寄予厚望。此類商業合作中常見的那些回報方式自然是免不了的,韋德得穿著李寧球鞋參加NBA比賽,來中國與球迷見面,拍攝電視廣告,并推出韋德系列產品。除此之外,就在去年10月10日正式簽下韋德不久,李寧公司還做了一件不尋常的事,它只花了60天時間就向市場推出一款經過改良設計的低價籃球鞋。希望借簽約韋德掀起的一波籃球熱潮來帶動銷售。
60天出新品對于ZARA等快時尚品牌來說是平常事,它們的設計師最快可以在兩周時間內設計出符合最新潮流的產品并讓它出現在貨架上,但李寧公司以前是完全做不到的。
傳統體育用品公司,一款產品從設計到擺上貨架需要15個月。最初的9個月是產品設計,然后經銷商每年會參加四次訂貨會,收到訂單后李寧的外包工廠開始生產,6個月后消費者才能買到這款產品。
這種做法被稱作品牌批發模式,在中國體育公司中非常普遍。
在這種以擴張門店數量和爭奪市場占有率為目標的粗放組合中,品牌公司關注生產與設計,設計師根據經銷商的反饋改進產品,經銷商憑經驗和喜好挑選款式,品牌公司幾乎不會直接關注市場需求的變化。最終當市場總體需求下滑時,李寧和它的主要競爭對手安踏都遇到了麻煩。
金珍君,李寧有限公司董事會執行副主席認為必須轉變經營方式,中國體育用品銷售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達到頂峰,之后面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出現渠道過度擴張、庫存過量、成本上漲等狀況。
“整個行業的增長速度下滑并出現飽和跡象,這種模式已不再適合行業發展對企業的要求,并且開始影響公司的財務表現。”他說。
關鍵之道體育咨詢公司CEO張慶表示,國內體育用品公司首先要為過去的激進擴張清除庫存,接下來要改變傳統的運營模式,“誰先實現目標,誰就更有前途”。
只用了60天推出的籃球鞋售價299元,面向大眾市場,是李寧從品牌批發轉向以零售為導向的商業模式的嘗試。在李寧內部,這種做法被稱作快速反應項目,從產品規劃到上架銷售最多9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