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的對話中,您會看到一個運動員式的企業家,或者說,一個企業家式的運動員,面對質疑,李寧回答:企業很多東西不是那么簡單評價的,也許就死了,也許是可重復博弈的,他相信行業在調整,自身在尋求變革,是不是能夠成功,還要經過市場檢驗。
現在李寧處在一個什么樣的階段?下一步的戰略調整規劃是什么?
李寧:現在處的階段就是在戰略的執行中,進行深度變革。庫存是一個永遠的話題。其實庫存不是李寧的庫存,而是整個行業的庫存,甚至也不是我們這個行業的庫存,而是整個中國制造業的庫存。過去十年,(運動品牌)成長非常好,參與者增多,資本在這方面投入,人員在這方面投入,其它的資源都往這個行業投入,所以形成了過剩。
因為產能過剩,所以打折成了大家不得不服用的毒藥。隨著時間過去,我相信無論是我們公司還是行業都會消化掉庫存。過去中國人還是很缺乏物資,當中國人生活水平提高以后,市場就會有更大的購買能力。
從緊缺時代一下子到了一個過剩時代?
李寧:過剩并不是說所有的需求已經被滿足了,其實這個需求你可以把它做成是升級。過去一件運動服出得廳堂入得廚房,可以當休閑服穿。但是現在已經開始細分了。根據不同運動,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產品的功能需求,有的需要功能性,有的需要文化性,有的需要實用性,其實這些細分的需求并沒有得到真正的滿足。
我們認為未來已經開始出現這種需求(升級),我們這個行業中每一個企業,都應該去研究,然后為自己企業發展確立一個方向,我們現在正在做的就是這樣的(工作)。
你是一個理想主義者,追趕耐克和阿迪一直是李寧的目標,李寧的一切變革,都是以這個目標來驅動的嗎?
李寧:應該講有一部分是這樣的,當初我作為運動員,參加世界比賽就是要打倒對手,站到最高的領獎臺上去。所以從我個人骨子里來說,我就有這種競爭和追求。但我不是為了打倒別人,而是想自己站在最高峰。所以我不是要代替耐克、阿迪,而是我自己要做一個中國的品牌,這是我的動力。
外界有一個猜測:李寧除了是李寧公司的精神領袖以外,是不是一個很成熟的企業家?你對管理層面管得有多細有多深?
李寧:我不會管太細,也不會管太深。我是不是企業家,無所謂,每一個人對企業家的標準都不一樣。重要的是,一個企業能夠做好做強,在市場上有競爭力,這個是誰來決定誰來做的。我是這個決策團隊的一員,這就夠了。想把企業運行好,光一個人是不夠的,可能有人力資源的問題,有投資的問題,也有技術問題,也有文化的問題,也有市場的機會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很多不同的人才,而不是一個人包辦一切。
現在你思考最多的是不是戰略?
李寧:我一直以來主要負責這一塊,參與更多的是這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