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模式爭議和高庫存的破解之道
獨特營銷模式是利是弊?
2002年,海瀾之家推出全新營銷模式——全國連鎖經營、統一形象、超大規模的男裝自選購買模式,其獨特之處在于,海瀾之家的產品由上游供應商供貨,然后由下游加盟商開設加盟店。該模式曾被業內稱為中國男裝市場的新一輪革命,海瀾之家 “男人的衣柜”這一理念也深入人心。然而,其獨特加盟模式卻一直飽受爭議!
在質疑者看來,海瀾之家采用的是類融資手法,即加盟商只需交納百萬元保證金,而店面選擇、經營管理、存進貨管理等日常店面營銷全由母公司統一管理。一旦行業陷入低迷,加盟商可能出現虧損。此外,對終端的控制也增加了公司的高庫存風險。
“品牌的成功打造離不開對終端的有效管理。”周建平給記者講了兩個小故事:“有個加盟商想在柜臺上擺個發財貓,我們說不行,因為這和海瀾之家的形象不符。還有個加盟商對營業員的能力不放心,天天搬個小板凳在店里督陣,結果坐了不到一個星期就放心地走了。”
而在海瀾之家董秘張曉帆看來,企業對終端的控制是服裝行業最大的競爭力,“海瀾之家現在全國有300多家供應商,2600多家加盟店,可我們能保證統一形象和提供標準化服務,你們見過海瀾之家打過折嗎?”
作為當家人,周建平給出的數據更具說服力:“我們的管理模式對加盟商來說風險可以忽略不計。打比方說,我們雖然收一百萬押金,但是我們門店鋪的貨量最低時候也超過一百萬,秋冬季時要達到三四百萬,與貨物價值相比,一百萬押金只相當于是進貨預收款而已。再比方說,我們沒有承諾盈利,但事實證明加盟商都沒有虧損。開始會有一兩年的培育期,效益可能不會很理想,但是五年合同期滿時效益都不差,起碼都達到了加盟商預期。門店一個合同期為五年,但我們很多加盟商都已經七八年了,續簽率達到98%以上,這足以說明一切問題。”
化解高庫存的關鍵在哪里?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中國50家上市服裝公司的總庫存達到570億元,幾乎相當于行業前十強整整10年的銷售額。而海瀾之家在沖刺IPO前也曾深陷高庫存危機,據當時披露的招股書申報稿顯示,2011年底,海瀾之家存貨總額達到38.63億,占資產總額比重為56.82%,明顯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有業內專家表示,在服裝業整體不景氣的背景下,企業現在比拼的不是業績,而是去庫存能力,誰最先將庫存清理到合理水平,恢復渠道的活力,誰就能在這輪低潮中率先復蘇。正因為此,海瀾之家的庫存現狀才格外引人關注。
對此,張曉帆表示,海瀾之家曾經的高庫存確實和營銷模式有一定關系。首先,由于廠家淡旺季加工費差距甚大,為降低成本海瀾利用淡季加工,因此貨品會早三四個月入庫,也就是說公司承擔了供貨商的存貨周轉。其次,加盟店采取的是聯營模式,貨品只賣兩季,兩季后可以退貨。至于有報道說海瀾之家為了縮減存貨規模而將產品賣給加盟店,而且不將加盟店的庫存納入公司的存貨規模,這是不符合實際的。“因為這種方法既不經濟也沒有必要,聯營制我們沒有財務壓力。”
談到高庫存的化解之道,周建平的理解更加深刻:“化解高庫存難點其實不在庫存,而在于首季銷售,在于產品的動銷率好壞。打比方說,如果你的首季銷售達到80%,那剩下的20%根本就不算是庫存。所以解決庫存首先要提高動銷率。
怎么提高呢?首先品牌要有影響力,消費者要接受;其次產品性價比要高;第三產品的花色品種要和市場對路。今年海瀾之家產品的價格下調了10-20%,而銷售增長超過30%,預計全年能達到50%,動銷率這么高,庫存率自然也就大幅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