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風達沒有跨區(qū)域的周轉機制,不是點對點的對接,根本無法完成跨區(qū)域業(yè)務,因此也無法建立外單的獨立內部循環(huán)體系。”魯振旺說。
國內公路快運巨頭天地華宇正式收購如風達,這讓陳年如釋重負。如風達脫離凡客,對于凡客是一種解脫。如風達目前既需業(yè)務量的增長,又需快速擴張覆蓋范圍。
此時的如風達必須要傍大款,而天地華宇也正在為打造“綜合性的物流服務商”轉型尋找國內快遞業(yè)務的并購目標,彼此一拍即合。天地華宇成立于1995年,原是國際快遞巨頭TNT旗下的公路快運企業(yè)。2013年3月,TNT宣布將天地華宇出售給中信產業(yè)基金。目前,天地華宇共擁有16000名員工,在全國600多個大中城市擁有56家轉運中心及1500家經營網點。
在魯振旺看來,如風達的覆蓋范圍非常窄,基本屬于“落地配”(由落地分撥、同城和地縣轉運、入宅服務三大要素組成),但其無法跨區(qū)域運輸。如配送到三線城市,如風達甚至連基本覆蓋點都沒有。“落地配”競爭非常激烈,如風達很難與那些已成熟的“落地配”進行競爭。“如風達只適合過闊少爺?shù)纳睿缱屗钥啵菬o法生存的。”魯振旺笑言。
徐勇認為,如風達的剩余價值是具有“落地配”的資源和前期積累的物流經驗。目前第三方的“落地配”比較成熟,如天地華宇想通過如風達進入到電商配送市場,會大大縮短了解市場的時間。魯振旺也認為,天地華宇屬于陸運公司,收購如風達可以解決部分“落地配”業(yè)務,而此前天地華宇都采取與第三方物流合作的方式解決。
凡客揮淚斬將,難道如風達真的無藥可救?“跨區(qū)域難度大,運營成本高,它的存在價值對凡客而言意義不大。”魯振旺說。
在徐勇看來,如果還有充足資金支撐,凡客或許并不會賣掉如風達。自建物流的最大優(yōu)勢是客戶體驗較好,但因為沒有多余的資金投入到物流業(yè)務中,它已成為凡客的負擔。
徐志鵬認為,凡客在物流上的失敗是因體量不足,運營成本偏高造成的。如有資本繼續(xù)推動,剝離后的如風達在市場化機制下應該是有生存空間的。
電商之所以大規(guī)模自建物流,主要是為提升競爭門檻,比如京東的急速配送非常高效,客戶體驗不錯,但一般物流是提供標準化服務的。“急速配送是以犧牲成本為代價,來換取客戶的美譽度,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徐勇表示,“如此競爭在短期內會產生一定的效果,自建物流未來一定會走向規(guī)范化競爭。短期內自建物流一定還會呈現(xiàn)擴張趨勢,但未來一定會轉向第三方配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