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模式會長期共存
其實,外包模式不只是限制于生產環節。現階段,人力資源外包、物流外包、營銷外包、財務外包等各種新的手段豐富了企業增加競爭力的方式,但是企業如何創新,如何互補互贏,是企業家最應該思考的問題。
夏火松告訴記者,長絲織造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特點,沿著價值鏈評估其各環節的競爭優勢,選擇外包的內容。但是特別需要注意,凡是涉及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業務,在作出外包決策時必須慎重。那些對企業核心業務有決定性影響的,即使企業在成本上不占優勢,也不能輕易外包。他認為,雖然知識產權保護日益成熟,但企業的關鍵性生產步驟(關鍵工藝和技術機密)不應外包,否則由此造成的損失將難以估計。作為紡織工業最具有活力的產業之一,長絲織造是在上世紀80年代后期桑蠶絲生產受諸多因素限制后才出現的,而上世紀90年代化纖原料的豐富和提升使其得以迅猛發展。恒力集團相關負責人認為,長絲織造產品開發的豐富性和仿天然纖維性質的獨特性會使它擁有更大的市場的份額。從整體而言,由于過去一段時間的產能同質化,低水平的急速擴張,造成資源緊張,企業自主創新的能力亟需提升。但從整體趨勢來看,由于品牌的稀缺,其潛力和發展空間廣闊。長絲織造企業規模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外包和傳統規模化發展相結合,或許將成為今后長絲織造企業的升級方向,兩者會長期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