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之痛:貸款金額被嚴格限制
融資難、融資貴不僅僅在紡織行業存在,在其他行業也同樣存在。
在當前嚴峻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下,銀行對紡織企業貸款的積極性本身就不高,再加上當前銀行貸款資源緊缺,由此導致對紡織企業的貸款數額更加謹慎。即使紡織企業通過努力拿到了貸款額度,但由于資金緊張,款也遲遲不能到位。
而對于紡織中小企業來說,融資更是難上加難。
“最近一段時間,各大銀行都對商業貸款持緊縮態度。”周衛中告訴記者,由于銀行貸款緊縮,中小企業要想發展難度非常大。“所幸華亞化纖在資金方面一直都準備得比較充分,企業發展雖受一定影響,但是并不是非常嚴重。”周衛中說。
但是正泰紡織有限公司并沒有那么幸運。
“企業在發展中,最關鍵的問題是融資難,企業資金相對比較緊張。”劉偉云指出,由于下游市場需求并不強烈,導致許多紗線價格不升反降,減少了銷售利潤。再加上下游市場的存貨也相當嚴峻,因而也造成資金層層積壓,公司銷售回款周期自然比去年長,估計至少增加一倍以上。與此同時,公司還有半月左右的產品庫存量,也要占用一部分資金,外加用工成本上升等種種原因,導致企業資金相對緊張。
“但是這些問題的緩解又非一朝一夕,僅靠企業自有資金去維持企業自身運轉,必將危機重重。為了讓企業渡過眼前的難關,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某一階段的迅速融資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目前的現狀讓一時急需資金流的紡織企業十分頭痛。”劉偉云憂心忡忡地向記者表示。
招工之痛:流動大 技工難招
紡織行業作為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所需要的員工甚多。近年來,隨著科技水平的進步,紡織企業所需要的員工數量有所下降,但即便如此,招工難問題依然突出。
“盡管我們企業為解決招工難的問題,每年都給工人提高工資,比如今年工人工資上漲了10%左右,但并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工人的流動性依然很大,新工人能安心留下工作的比例在不斷下降。”劉偉云向記者介紹,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紡織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
浙江錦事達化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余承鋼也指出,在用工方面工人流動性較大是企業面臨的又一問題。在余承鋼看來,雖然企業員工只有幾百人,但是這幾百人主要都是外來打工人員,而外來員工過多是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根本原因。
另外,招工困難中另外一個問題也十分突出,那就是技術操作工緊缺。
“現在企業用工偏緊,尤其是技術操作工非常難招。”周衛中告訴記者,現在公司有員工1700百多人,普通員工的工資都在3000元,但是技術操作工資的工資給開到4000都很難招到合適的人。
“我們企業的情況比盛澤區域的企業還好些,那邊95%的工人都是外來人口,流動性更大。而我們這邊外來人口只有30%多,流動率大概在2%,相對還是比較穩定的。”周衛中說。
劉偉云表示,紡織企業的勞動密集、利潤微薄導致企業工人待遇相對低下,再加上工作環境不理想,這些問題在相當長時間內都會一直困擾紡織企業。
市場之痛: 整體運作存在差距
不得不承認的一個問題是,在當前市場形勢并不樂觀的情況下,紡織中小企業在市場上的運作也不完善,市場上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對企業造成一定影響,因此中小企業在市場擴展方面的所面臨的問題依然突出。
“當前下游購買力不足,再加上整個經濟大環境的疲軟,導致下游對市場沒有有效的判斷,都普遍不敢出手進行大宗購買,都是用多少,買多少,因此化纖企業的銷售情況不佳。”周衛中表示。
“近年來,隨著電子電器、汽車行業的高速發展,PPS應用領域逐步擴大,市場前景極為廣闊。但目前,國內真正具有生產聚苯硫醚產品能力的企業為數不多,產量不足難以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需求,跟外國相比,我們在市場化商業運作上還有不小差距,我們在市場拓展方面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付登強向記者坦承說,公司在市場擴展方面存在不小的差距。
事實上,對市場形勢沒有充分的把握也會引起各個企業之間的低價無序競爭。
“我們企業80%的非織造布產品出口到國外,經常會面對同行惡性競爭的局面。”北京東方大源非織造布公司副總經理王占祥介紹說,惡劣的競爭一直存在,這不僅對企業損害大,對行業的發展都有極大的損害。
“一些同類企業都在低價位、低標準、低層次上競爭,只看到眼前短期利益,不顧大局發展,拉低整個行業的素質,這也是企業今年面臨的重要發展問題之一。”王占祥說。
高端視點
紡織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應是,大企業做大做強,小企業做專做精。大企業需要大量小企業配套,沒有小企業的精與專,也不會有大企業的大和強。中小企業做得好的成功經驗也要傳播出去,為行業樹立典型。——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 王天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