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當當網推出自有品牌,包括服裝和床上用品,當當牌服裝涉及內衣、襯衫、夾克、風衣等不同種類。與此同時,與服裝經營毫不相干的蘇寧易購也表示推出自有服裝品牌。除了b2c電商,在國內自有品牌的開發上,超市業態一直一馬當先。其中,家樂福在擁有2000多個自有品牌的基礎上,繼續增加自有品牌開發數量;沃爾瑪的服裝自有品牌一直在賣場中占據著大量的陳列面積;此外,樂購、華聯等國內外連鎖超市都把自有品牌當做了打擊競爭對手的一支有效武器。
與超市、電商企業涉足自有品牌的開發熱度相比,百貨店對自有品牌卻一直顯得猶猶豫豫。近幾年,對百貨業態做自有品牌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過,有個別知名百貨企業也曾拿出幾款產品做嘗試,但至今仍是淺嘗輒止,鮮有突破。但隨著電商企業步步緊逼,搶走線下客,更多的百貨店也開始對自有品牌關注,或正醞釀開發。
嘗試突破“看客”身份
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副會長金玉華認為,開發百貨店自有品牌最好選擇消費者品牌敏感度不高的商品類別。“比如毛巾,消費者一定會購買某個品牌的毛巾嗎?不一定。只要我們委托加工的毛巾質量好,消費者就能接受。”以廣州為例,最近一段時間,如果常出入體育西路地鐵站,定能發現“teem quality”的宣傳畫,這正是天河城百貨的自有品牌。據天河城百貨介紹,除了已推出的毛巾、絲巾和毛衣,“teem quality”還將推出襪子、時尚女袋、時尚女裝、紙巾等商品品類。天河城百貨“teemquality”的純棉毛巾系列,最便宜的小方巾只需10.8元,其中一款洗臉面巾只需16.8元,非常實惠。
除了天河城百貨,摩登百貨的“mopark”目前主要經營運動襪子和男女裝絲襪,廣百百貨則推出了紙巾品牌。雖然廣州目前只有屈指可數的3家大百貨公司擁有自有品牌,但預計未來在廣州的市場上還會有更多百貨嘗試發展自有品牌。
不僅是在廣州,其實自有品牌早已在百貨店中得以嘗試。如今百貨店的品牌價值已經不取決于擁有的頂級品牌數量,而在于形成自己的獨特個性。中國黃金第一家的北京菜百有“菜百”牌珠寶廣受好評;上海開開百貨商店的“開開”牌襯衫名列“中國十大名牌襯衫”;北京燕莎友誼商城也注冊了燕莎商標,并開發了燕莎牌襯衫、箱包等自有品牌商品。這些百貨店自有品牌的出現,無疑加強了消費者對于百貨店本身的感知,從而使其成為了形成百貨店獨特個性的方式之一。
推自有品牌門檻較高
百貨與制造商直接接觸、推出自有品牌產品本是好事,不僅減少了商店進貨的中間環節、節省了進貨過程中的成本,而且當制造商直接對自己負責的時候,產品的質量會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使得百貨點憑借自有品牌產品降低成本提高利潤賺取更大利潤的同時,消費者也可以買到性價比更高的產品。但為何百貨店推出自有品牌速度遠不及電商企業?廣東省流通業商會執行會長黃文杰認為,百貨只有在銷售規模足夠大時,才可能做好自有品牌,才能使品牌和百貨產生良性互動作用。但目前國內的百貨規模還太小、對單品的經營力度也不足,這對百貨發展自有品牌是很大的障礙。而且采購模式多采用單店或區內采購,單店或區域店鋪間的經營也各自獨立,這對自有品牌的發展有很大限制。另一方面,現在百貨都是只管品牌,并不直接管商品,因此,百貨公司對單品的管理能力很弱,對商品的經營能力不足。百貨要推出、發展自有品牌,須克服這兩個弱項。
此外,相比較國內,國外百貨業由于具有較強的商品自營能力和自有品牌開拓能力,30%的平均毛利率遠遠高于中國的17%。而一些國外著名百貨店自有品牌的比重最高可達20%~30%,這是它們所具有的核心競爭力。
英國瑪莎百貨擁有“瑪莎”等自有品牌和眾多子品牌。與內地的百貨企業不同,瑪莎百貨80%的商品都是出售自己的自有品牌——圣米高。該品牌是瑪莎百貨于1928年創立,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沒有工廠的制造商”。雖然生產圣米高的廠商多達800余家,但瑪莎卻從未在其中持有任何股份。該公司只是向制造商提出原材料、生產工藝和品質等方面的要求,同時還向制造商提供技術支援和管理咨詢等。。除了圣米高,瑪莎百貨還經營著多個自有服裝品牌,包括limitedcol-lection、autograph he和peruna等等。
據業內人士估計,自有品牌商品的價格一般比制造商品牌低15%以上,而利潤率卻能高達30%。除了圣米高,瑪莎百貨還經營著多個自有服裝品牌,包括limitedcollection、autograph he和peruna。
上海市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汪亮表示,從模式上來說,馬莎采取的自有品牌和自主采購模式是保障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這也是瑪莎在申城競爭的最大賣點。“獨有產品可使瑪莎更好地展開差異化競爭,同時也能通過這樣的概念,刺激年輕人的消費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