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克的選擇
除了“下沉”之外,渠道的開拓也可以有多個方向。據記者了解,以前在國內定位模糊的匹克,在經過董事會較為持久的討論之后,提出了新的戰略—“線下為主,電商為輔”,將電商業務定義為匹克線下消費的延伸,銷售過季商品和額外授權銷售一些限量版產品,最終打造成基于會員營銷的平臺。與此同時,匹克ceo許志華也以天使投資人的身份投資了一家c2b鞋類定制網站“愛定客”。
但傳統體育品牌走向電商銷售挑戰同樣巨大。中國服裝協會秘書長王茁就曾向媒體表示,目前情況下,電商可以作為成熟、有不錯業績的品牌處理庫存的渠道,也適合創業型品牌的起步,但如果當作一個品牌公司化運作主要途徑的話,利潤率太低了。
匹克選擇的另一個方向是海外市場,他們以贊助nba開始踏上赴美突圍之路,2007年11月成為nba的中國戰略合作伙伴。到現在,匹克一共簽約了18個球員,與休斯敦火箭、紐約尼克斯、邁阿密熱隊三支nba球隊建立了簽約關系。匹克運動美國公司總經理粟佳告訴記者,由于匹克和nba的長期合作,為匹克的海外之路助力不小。通過零售模式以及行之有效的海外體育營銷,能創造出一個高度的商業機會,并且把這個商業機會擴大,變成公司的盈利能力。2012年,匹克海外銷售額占企業營業總額的15%。在2013年第二季度國內訂單金額大幅下降的情況下,歐美市場更加重要。
轉向戶外
如果將開拓渠道、降低庫存看成“節流”,那么進軍新的市場領域則是體育品牌們的“開源”之舉。
2013年伊始,在安踏大多數門店和專柜,都可以看到一個新的“防水透氣風衣”的海報,有些門店還開辟了專門的貨架放置防水鞋等戶外用品。這意味著戶外用品市場成為他們新的目標。
過去十年,我國戶外用品市場年增速超過40%,目前已超百億元市場規模。據戶外資料網于今年1月發布的數據,目前在我國市場銷售的前9個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品牌,共占戶外用品市場的55.81%,這是一個產業格局還沒有固化的成長期市場。
四個月前,國內運動產品巨頭李寧也開設了第一家戶外用品旗艦店——李寧探索。這個隸屬于李寧集團授權的業務模塊就是專門經營戶外用品的,包括戶外服裝、戶外鞋、戶外配件等產品,與李寧體育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據報道,李寧近期已經前往德國慕尼黑參加一場戶外品牌展。
在李寧、安踏之前,全球運動巨頭阿迪達斯也瞄準了戶外用品這一市場,還專門成立了戶外部門。未來兩年,阿迪達斯將在中國內地7,000個門店里推出細分專柜,提供專業產品,吸引背包客甚至時尚達人。全球第三大運動品牌彪馬也稱,有兩個運動細分市場極具潛力,一個是極限運動,另一個是戶外活動用品市場。2013年會將重心放在戶外運動產品上。
另一條路:童裝
童裝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領域。
記者從長江證券研究報告中獲悉,2012年國內童裝零售量也呈現出加快增長的態勢,增速相比2011年加快1.7%。
早在2010年,361度就把上市募集資金的9%(約1.8億港元)投入了童裝品牌的研發及拓展。2012年財報顯示,361度童裝系列營業額上升97.7%至3.7億元,占公司去年營業額的7.5%,與2011年度相比幾乎翻倍。平均售價及銷量分別增長25.7%及57.1%。童裝平均批發售價達57.3元。
此前的2008年7月,安踏已經推出了面對3歲到14歲的兒童安踏kids品牌,其產品涵蓋服裝、鞋與配件。但由于推廣力度不夠,對利潤貢獻一直不高。去年開始,在總體業績下滑的背景下,安踏加大了兒童體育用品系列的發展步伐,店鋪從2011年的632家增至2012年的833家。
其他廠商也不甘落后:2010年初,李寧與本土童裝品牌派克蘭帝簽約共同推出的李寧童裝品牌lining kids上市;2011年,特步推出品牌名稱為“xtep+1”的兒童鞋履及服裝系列,瞄準2歲到14歲的兒童,主攻中高檔次休閑時尚市場
中國服裝協會秘書長王茁告訴記者,日益變化的市場和經濟環境,使我國服裝業以制造為主的產業優勢正受到挑戰,轉型升級已成必然。這些企業必須從制造轉向服務,調整人才結構,塑造品牌文化,重新定位企業發展方向。他告訴記者:“目前看來,行業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但創新仍是這些企業轉型繞不開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