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體育用品、戶外運動、童裝童鞋等行業出現不同品牌產品同質化現象之后,本土休閑鞋領域潛力待挖掘的同時存在產品定位、渠道、價位等同質化現象,并日益凸顯。同質化似乎成了行業揮之不去的噩夢。本土休閑皮鞋如何在同質化的趨勢中,保持市場優勢,迎頭趕上國際休閑鞋品牌陣營?他們是否需要因追求市場份額而做出新的調整?這是眾多本土休閑鞋企業面臨的嚴峻問題。借此聽聽本土幾家代表性休閑皮鞋企業的聲音。
休閑時代幾分天下
快速的生活節奏,對于休閑生活方式的渴望正被人們強烈地追逐著。人們期待從休閑消費中獲得快樂、放松,避免在匆忙中與生活擦肩而過。在這種情況下,休閑成為時尚的代名詞。
在生活方式日趨休閑化的今天,休閑將成為鞋業發展的一個新支點。從目前中國鞋業的發展趨勢來看,鞋的市場會越來越大。集中在晉江、石獅、惠安一帶的本土休閑皮鞋,從無到有,由有到大,牢牢把握住“休閑”這一特色,不斷在產品款式、穿著體驗的創新上做文章,推動了這一產業不斷壯大發展。出現了金邁王、公牛巨人、駱駝、策樂、名郎等消費者較熟悉的鞋品牌。
總的來說,目前本土休閑皮鞋市場仍處于“春秋時期”。與國外休閑皮鞋依靠專業、細分市場不同,本土休閑皮鞋市場更多的是隨著國人的消費升級而帶來的市場擴容。客觀而言,本土休閑皮鞋雖然與傳統體育用品行業同時起步,但是由于發展方向、經營理念、資本規模與營銷環境等等因素的不同,沒有形成大的氣候。直到近些年本土休閑皮鞋才從正裝皮鞋行業中脫穎而出,并逐漸發展壯大。不同于傳統體育用品或者是正裝皮鞋,本土休閑皮鞋決勝市場的關鍵原因還待本土企業去深入思考。
本土的鞋市場每年都呈現一定比率的增長,不僅老資格的鞋品牌在市場中繼續擴大市場份額,同時也吸引眾多新生力量加入這一陣營。但不管是久經戰陣的老將還是新兵,目前迫在眉睫的是從戰略定位、品牌推廣、研發機制、終端形象、店面布局等方面積極地做品牌管理上的提升。
本土鞋品牌的漫漫長征
“兄弟上山,各走各的路”這句話具象地被引用來形容當前本土鞋尚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現狀——整體在緩慢地前行。
在市場供大于求的大環境下,相較于愛步、圣伽步等國際品牌在國內不同市場統一價格策略,本土鞋仍舊處于賣貨階段,出廠價200多塊錢的產品,放到商場以七八百的價格出售,被犀利地批為“賤賣”之舉。本土鞋品牌在面臨著價格上不去、成本不斷上漲的高壓,需要企業在借鑒國際品牌成功發展模式的同時,尋找適合自己的品牌發展路線,在品牌發展上下功夫,去提升產品個性化程度和附加值。
從整體鞋業發展史看,本土鞋品牌由于發展歷史短,品牌影響力不夠高,目前企業還只能集中精力開拓二、三線市場,價格定位與國際品牌有著較大的差距。這雖然讓國內鞋品牌獲得了搶占中低端市場的機遇,但由于制造業的門檻低,大量鞋品牌出現產品同質化、渠道同質化、包裝也近乎同質化的情況。消費者一時無從選擇,難以對某個品牌形成忠誠度,加上整體市場氛圍不強,鞋品牌的銷量難以提升。
尊貴休閑皮鞋品牌總監華富議在走訪北京多家一二級商場后,不禁感慨,國際品牌的產品細節考究、質量穩定、售后服務等優勢確實帶給本土企業很大的借鑒意義,對本土鞋企業來說,提升品牌價值是當前刻不容緩的任務。
華富議說到,一個品牌價值的成長,必須作好定位、規劃等,適合的時機、適合的品牌以及適合的組貨相結合,才能讓產品銷售出色,而不是一味停留于將產品簡單低價賣出去的層面上。本土鞋個別品牌由于組貨問題,沒有凸顯品牌特點,在商場的地位面臨被擠占的局面。此外,國內鞋企業全盤都要抓,沒有明確品牌自身的市場立足點,沒有明確的細分市場,也是導致本土自產品牌面對市場缺乏相對信心的原因所在。縱觀國內鞋,沒有哪個品牌能夠統領全中國。專門的人做專門的事。所以,一定要做細分市場,專注于核心定位,不求規模的快速擴張,而是看好市場的長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