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的生態目標
從兩次工業革命創造的工業文明到新工業革命倡導的生態文明,這是巨大的歷史跨越。中國紡織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包括:
基于市場生態的產業文明。市場生態(Eco-market)即多元化的市場,多樣化的產品,競合的市場競爭,均衡的供需,健康的消費,物質的時尚和精神的時尚內涵。
面對市場準確作出快速反應,柔性生產,即時供應;面對市場多樣化需求作出精準定位,降低資源浪費與市場流失;以新產品的創意和研發,將紡織工業品做成時尚品和藝術品。紡織企業需要技術員和管理員,更需要設計師、藝術家和創業營銷者。
基于產業生態的產業文明。產業生態(Eco-industry)即充滿創新潛力的產業組織,均衡有序的產業結構,共生共榮的產業關系,兼容并蓄的包容性增長。
中國紡織產業要構筑協同合作、和諧均衡的產業體系,東中西部特色集群、制造基地、貿易平臺和時尚中心要布局合理,高中低端層級結構清晰,縱向產業鏈無縫鏈接,發揮產品品類多樣化,產業部門多元化,產業鏈環節專業化,相關支持產業齊備的優勢。紡織企業要從制造者轉變為智造者,創造者和創新者,企業管理更應專精創新、集成整合,體現精于簡、動則活和柔則剛。
基于社會生態的產業文明。社會生態(Eco-community)是基于公平的可持續高效率發展,基于網絡的產業社會關系(員工、企業、顧客、公眾),使經濟升級與社會升級并行的企業社會責任,構建和諧、均衡和包容性的產業社區。
紡織業要從食物鏈經濟向包容性增長經濟,從線鏈式關系向網絡關系,從單角色向多角色轉變。顧客既是服務對象,也是資源和價值創造參與者,供應商與客戶不再是供需的對手,更是利益相關者和戰略合作者,紡織企業管理應擴展到精巧的價值鏈治理模式,兼顧社會和相關利益者的商業模式和運營策略。
基于環境生態的產業文明。環境生態(Eco-environment)是立足于人和自然合一的大生態的清潔生態,生態消費,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基于永續發展的資源再生,經濟循環。
紡織企業要提供社會和地球能承擔的,消費者可支付的清潔、健康、高品質的產品,從改造世界到認識世界,尊崇世界,從征服自然變為敬畏自然,學習自然生態,完善社會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