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奢侈品品牌產品價格相對較高,其目標消費群體為高層收入者,這群消費者追求更多的是終端消費體驗,所以品牌往往不打折,甚至還有提價的可能。康乃馨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湛廣先生認為LV、Chanel、GUCCI等每年在春季或年底例行提價一兩次,以便保持品牌價值不斷提升的形象。比如2012年,奢侈品集體提價了3次之多,有些經典產品一次最高提價了37%。此外,為了應對CPI和各項成本上漲,很多品牌也存在偷偷提價的行為,熱銷品類一般每年提價10~30%。
設計師品牌本身為小眾品牌,價格并不是達成銷售的唯一因素,真正喜歡這個品牌的人一般忠誠度都比較高。另外即使打出很低的折扣,不喜歡的消費者也不會因為價格而購買此類品牌,所以打折對于這類品牌意義不是很大。設計師品牌一般在重要的節日或者換季時做“隱形打折”,比如“買滿X元產品送價值X元的指定款產品”,又或者采用積分制,“積滿X積分贈送價值X的產品”等。
對于普通大眾品牌而言,其往往是靠銷量取勝,特別是年底,打折是品牌回籠資金最好的手段,因此此類品牌在節假日打折力度特別大。
打折是把雙刃劍
打折對于品牌而言,由于有一定的銷量,資金得到回籠,但從另一角度來看,打折無形中降低了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也可能會失去一些品牌的忠實消費者。就打折本身的原因,湛廣認為原因多是如下三種:
1、商場平時的活動。目前消費下移或轉移到網上對各大商場實體渠道的壓力很大,很多品牌除了正常換季以及年底打折活動外,平時商場的活動也成為品牌打折的一個重要原因。
2、由于租金和人工成本上升,導致實體渠道利潤空間變窄。這一原因導致了品牌定價虛高現象,但過高的定價消費者并不會買賬,于是就出現了高定價、低打折的現象。
3、電商的沖擊。電商和實體店風水輪流轉,平日上班一族網購非常便捷,此時是電商的天下;而在節假日大家都有時間逛街了,此時實體店銷售顯著上升。
但頻繁的打折也會造成一系列不好的影響,比如:
1、造成消費者的觀望態度。消費者也有種心理,越打折越觀望,希望折扣能夠更低。“還能不能更低一點?”“底線在哪里?”等等。
2、折扣逆反心理。因為打折讓消費者正價購買的商品失去或者減少了價值,所以對打折的品牌產生了逆反心理。
3、直接影響品牌形象。品牌打折往往讓消費者覺得品牌廉價,產品質量不好等認識。
4、品牌議價能力越來越差。打折會讓顧客對優惠力度的心理預期越來越高,品牌自身的議價能力越來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