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睿鋒介紹:“戶外用品的銷售特點之一是很少打折。這是一種營銷手段,同時店家也有苦衷。以千盛百貨為例,一般知名一些的戶外品牌,進貨價就在5折至5.5折之間,由于科研成本較高因此成本降不下來,與其他服飾只有二三折的進價相比,價價格伸縮空間很小。再去掉物流和人員的費用、商場20%的扣點,利潤空間在10%左右就不錯了,因此很難打折。很多店家為了清理庫存最多也就是8折、7折,再加上戶外品牌外形更換不多,因此存貨也比較好銷。 ”
思考
重研發國產品牌才能脫穎而出
戶外服裝市場看好,致使快錢涌入,質量難保,特別是在沒有產品積淀、沒有制造經驗的一些廠商快速轉產,更難保證產品質量。 據了解,對于戶外服裝的標準建立,有關部門已經開始行動。在戶外服裝標準尚未建立或健全時,看來唯一能夠讓消費者對質量給予信任和放心的還只能是產品的“品牌”和企業的“信譽”。
目前國內尚無針對戶外運動服裝的國家標準出臺,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國內戶外服裝企業以代加工型為主,品牌型戶外服裝企業專業化程度不高,尤其是防護功能水平不高,不僅僅是材料科技水平落后的制約,款式設計、制版、工藝也相對落后。
“面對差距我們只能努力突破,多和國外交流學習,派設計師等技術人員到國外企業學習。在專業院校開設相關專業,聘請國內外專家進行教學講座,培養專業人才。開拓戶外用品的發展空間,加強自主創新研發能力才能使國產品牌脫穎而出,打破外國品牌壟斷高端市場的局面。 ”陸鑫說。
簡潔是戶外用品一貫的設計風格,事實上,無論從GPS到手電筒,還是從滑雪綁帶到戶外炊具,要求產品都必須是多功能的同時又簡單易用,正如一句諺語所說:少即是多,簡單就是美。同時戶外愛好者很多都是技術愛好者,需求高品質多功能的產品。
從總體趨勢來看,專業化、功能型、科技含量仍是戶外運動服裝與其他服飾相比的優越之處,今后也將發揚光大。陸鑫說:“然而面對行業內部的競爭,除了在功能上不斷創新之外,滿足消費者的生活需求,讓城市人擁有置身田園的舒適感,也是戶外品牌不斷提升的重要方向。 ”關于未來,諸多業內人士認為,多元化和大眾化并存將成為今后戶外產品設計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