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是一個民營經濟活躍的城市,這對于以民營企業占絕大多數的服裝行業而言,具備孕育服裝產業發展壯大的土壤。
本報記者曾經采訪過杭派女裝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孟平,他表示杭州女裝從1994年開始正式起步。那個時候,一批大學服裝專業大學生畢業后開始自己創業,為杭州女裝起步奠定了一定的基礎。起步時的品牌數量不多,大概有5、6個品牌,比如浪漫一生、江南布衣等。這時的杭州女裝初步有了自己的風格,即江南水鄉的淑女風格。
杭州雖然沒有做外貿的天然優勢,但是其豐富的絲綢文化底蘊和發達的絲綢產業,卻給予了杭州女裝發展的另一個優勢。受傳統絲綢文化的影響,杭州及周邊地區已成為紡織業的集聚地。紹興柯橋的中國輕紡城是中國最大的紡織絲綢專業市場,加上四季青等幾家大大小小的專業市場,為杭州女裝的起步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差不多是同時在上個世紀90年中期,杭州女裝開始正式起步逐漸走入公眾視野,少數企業突破了前期“前店后廠”的發展模式,開始以品牌的方式走入一個新的階段;深圳女裝則開始整體進入轉型,逐漸剝離外貿帶來的藩籬,呼吸品牌帶來的清新之風。
扼住設計命脈
20世紀90年代末,深圳女裝業開始從代工向品牌發展轉型,眾多的商業品牌涌現出來,以創意設計的力量擦亮了深圳女裝的招牌;而杭州女裝則以學院派的盛名在中國女裝版圖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她更多的是設計師品牌。不管怎樣,兩個城市最終都走在了同一條道路上——她們都憑借創意、設計的力量,不僅讓女裝產業成為當地的優勢產業,而且更成為國內服裝業中的佼佼者。
如果要總結深圳女裝的發展,可以將之分為三個階段,一是上個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的代工階段;二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一批本土品牌向全國性的大品牌轉變;三是2008年到現在,部分已是國內大品牌的企業,朝著國際品牌的方向發力。
而20世紀90年代中期則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很多企業在意識到品牌的力量后,慢慢摘掉了代工的帽子,同時有力地握住了品牌的手。
經過10多年的發展,深圳服裝產業已經形成了明顯的產業聚集優勢,實現了以品牌為主的產業模式,取得了在國內的領先地位。據了解,截至2012年,深圳服裝產業實現產值1600億元,出口近百億美元,自有服裝品牌1000多個,其中國內知名品牌100多個,產品暢銷國內100多個大中城市,在大城市一類商場的市場占有率高達60%以上。深圳成為“國內女裝之都”,形成了“中國女裝看深圳”的行業格局。
深圳女裝品牌之所以能夠在國內服裝業占有一席之地,不僅僅是由于地緣優勢離香港近,接收海外時尚資訊快速等原因,更重要的還是在于對原創設計的重視。
據了解,經過籌備申請,深圳市于2008年11月21日獲批加入全球創意城市網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設計之都”稱號。在服裝企業內,無論是天意、藝之卉等原創設計師品牌,還是瑪絲菲爾、影兒等商業品牌,都是以設計取勝。在第11屆中國國際時裝周上,“天意·tangy”設計總監梁子獲得了中國時裝設計的最高獎項“金頂獎”和2007年度最佳女裝設計師獎雙重殊榮,這是中國國際時裝周自創辦以來,第一次將中國時裝設計界分量最重的兩大獎同時授予同一個設計師。
現在的深圳女裝從優勢傳統產業向高附加值、高文化含量的時尚創意產業轉變,很多品牌也努力從國內品牌向國外品牌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