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之爭
對于單品類的發展之困,婭麗達很早就意識到了,并且也力求改變。
“單品類要做出影響力難度真的很大,因此,許多以單品類起家的企業最終都轉向系列化發展。”趙孫立告訴記者,哥弟、九牧王這些企業都是以褲品起家,系列化已經成為單品類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出路。
“從去年秋季開始,我們就逐漸調整產品結構,向系列化發展。”趙孫立告訴記者,在上衣方面,婭麗達就同韓國設計師展開合作,力求在品類豐富之后,為自己進軍商場渠道掃除障礙。
但由單品類轉系列化的發展也并非易事,如何在豐富品類的同時不喪失原有的優勢,是企業首先要面對的問題。
“在上衣的定位上,我們采用以褲品原有消費者為目標受眾的操作模式。”趙孫立說道,這樣的操作模式,正是為了保證企業在拓展品類時,仍葆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但也并非所有的人都看好系列化的未來,在李陽看來,上裝和下裝在產品設計、供應鏈甚至終端渠道等方面可能是有完全不同的操作模式,一般企業很難兼顧好兩者。并且,單品類也并非沒有前途。
對此,張黔渝也深表認同:“企業在運作品牌時有兩種運作手法,一是大而全,二是小而精。單品類做得好,也有自己的存活空間。”
張黔渝告訴記者,之前在歐洲考察期間,他發現歐洲有很多單品類的品牌店。“我看到有一個200多平方米的襯衫店,里邊只賣男士襯衫,有各種材質、款式。所以,單品類做不好并非模式問題,而是企業在產品或者運營上沒有做到位。”
對于中國女褲的未來,張黔渝認為,“集群、企業要在全國做出品牌,一定離不開廣東企業的產品創新精神、鄭州企業的品牌意識以及像鄭州地區政府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