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若有機會接觸下游服裝企業設計師或是面料采購商,都想請他們聊聊與面料企業在貿易往來中所遇到的問題。當提及面料產品,記者聽到很多類似的觀點如“國內面料企業的一些產品在洗水后容易變舊,失去光澤感,這點沒辦法得到很好的控制”,“國內面料與意大利面料相比,差距主要體現在色彩的純凈度和水洗后品質感的保證上”等。
就技術而言并不弱
德州華源負責人在向記者介紹企業“錦梳紡”技術時,分享了一個小故事。幾年前,一家澳大利亞客戶找到企業,想合作開發一種用于高檔運動服的滌棉粗支紗。當時提出的要求是:布面不能有肉眼看得到的棉結和小疵點,不能有明顯的毛羽,同時要保證彩條紋路清晰,染色均勻等。在企業看來,很多年前就開始做滌棉混紡紗,這類常規品種要達到客戶的要求并不是難事,所以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按照之前生產方式做出的小樣,最終沒有滿足客戶的要求。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決定成立技術攻關研發小組,嘗試將“錦梳紡”技術應用于高檔運動服的滌綸精梳棉混紡紗線。經過了多次反復的試驗,逐步解決了此前存在的瑕疵,不僅達到了客戶要求的布面效果,最終也確保了此類常規面料的品質感和穩定性。
在與貝利爽的副總經理黃振亞聊天過程中,他多次提到企業最具特色的后整理技術——特麗絲。它不僅可以提升面料的柔軟度、光澤度和懸垂感,而且能保證纖維100%著色,使布面色彩非常純凈,從而大大提升了產品的品質感。
特麗絲技術可以用于提升常規產品的品質,還可以為創新產品提供技術支持。貝利爽的科技創新產品高支漢麻特麗絲,原料是65%80s/2漢麻、35%棉。業內專家曾對此面料給出了這樣的評語:“此面料采用漢麻和棉為原料,注重配套新工藝和新技術的應用,通過紡、織、染、整等各個環節的綜合科技運用,賦予面料在手感、風格、功能性和環保型等方面很好的科技創新價值。”
黃振亞介紹說,企業掌握了麻的最新脫膠技術,從而紡出高支的紗線,同時通過燒毛、絲光,特別是特麗絲等技術手段,讓麻類產品在保留自身性能優勢的同時,達到棉類產品的舒適度。特麗絲類產品不僅為企業贏來了美譽度,更為眾多服裝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市場效益。
最近記者也與一些出國考察的面料企業負責人進行交流,他們大多都會感嘆一個問題:國內面料企業整體技術裝備可以說是一流的,但生產出來的產品品質感,很多卻稱不上一流,問題究竟出在哪里?
哪些環節在拖后腿?
國內某休閑裝面料企業幾年前接到了一家來自俄羅斯童裝品牌的訂單,尼龍面料染色后做壓花后整理,面料生產完集裝箱打包運到俄羅斯,客戶拆箱后發現壓花部分變白。這一訂單面料長達3萬米,企業最終賠償了客戶近百萬元。
企業負責人感嘆道,要不是跟這家俄羅斯客戶合作多年,之后企業也做了大量積極的賠償工作,企業很有可能會失去這個重要客戶。負責人表示,后整理工藝確實能賦予面料風格和功能的賣點,企業也從中獲利不少,但最重要的還是要保證其性能品質的穩定,要不然企業不但賠了錢,更重要的是會因此失去我們的客戶。
記者也多次與國內服裝品牌設計師、采購經理聊及他們對國內面料品質的認識,多數人都會提到性能品質不穩定這個缺憾,特別是跟國外的面料相比。因此,他們很多時候會舍棄價格相對便宜的國內面料,而去選用國外的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