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國內面料設計師從韓國考察回來之后,也向記者感嘆道:“經常與國內外面料企業接觸,可以看到國內面料企業的設計研發能力并不輸韓國企業,在某些領域可以說比他們更有優勢,差距更多體現上工藝細節上,后整理環節上。”
她談到,國內面料企業的生產設備、研發能力相對韓國企業而言,都比較有優勢,但為什么做出來的產品品質有差距,是輸在細節上,工藝沒有做到位,印染這一塊的問題比較大。究其原因一個是當前紡織企業工作條件不是很好,工人流動性比較大,導致大貨的質量不穩定。另外很多下游品牌對面料要求高,但給出的價位低,因此在選擇原料和印染助劑上,品質感也會降低。當然更重要的還是缺少負責任的精神,很多面料是紋路和紋樣都不錯,但由于工藝沒有做到位,以至于產品品質感上不去。國內印染企業的責任人需要有長遠發展的眼光,不要為了眼前的利益而最終舍棄產品品質感。
發力點落在管理上
其實關于加強控制產品品質穩定性這一點,國內面料企業也有清醒的認識。一些企業引進高端人才和技術,或是直接與國外企業合作,來快速縮短與國外優秀面料企業之間的差距。然而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如何讓這些資源能發揮最大的潛能,在記者與眾多面料企業負責人的溝通過程中了解到,在他們看來,高效可行的管理手段是實現的大前提。
某面料設計師在韓國之行后,對他們的管理水平贊譽有加:“在企業內部管理上,他們基本上都會采用日本的企業管理體系。每個流程做什么都相當清晰,并有專業人員把控論證,保證大貨產品品質的穩定性和成功率。我們此行參觀的都是中小企業,有很多小細節可以看到他們嚴格的管理,車間里沒有隨處亂扔的破布頭,沒有隨意排放的污水,人員的素質非常高,我相信這都是高效管理的成果。”
某國內休閑裝面料企業負責人談到了企業當前實施的一個做法,同樣也是梳理明確研發生產的各個環節,實行嚴格高效的管理條列。他詳細介紹說,在企業的產品開發流程中,著重加強品質的評估環節。通常在后整理階段,開發人員會根據面料風格及性能要求確定染色及后整理工藝,如采用柔軟、起絨、防縮免燙、防輻射、抗紫外線等功能性后整理;然后將設計的樣品進行試織,對每一次的檢測數據進行保存,并對產品工藝生產進行數據和質量跟蹤、分析和調整;同時開發人員分析試織中出現的問題、執行工藝的情況、生產技術的合理性及采取的改進措施等,提出改進意見。通常這是一個反復多次的過程。在這位負責人看來,在開發過程中控制產品的穩定性,能最大化節約開發成本,實現有效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