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時報·第一調查》顯示,服裝品牌每年的價格調整并非是特殊現象,盡管春節期間服裝品牌賣力地打折銷售,但實際成交價格普遍比上一年高。如在北京,本土品牌折后價普漲,而國際品牌價格基本平穩;在天津,國際快時尚品牌價格穩定,著力加大促銷力度;在哈爾濱,時尚潮流品牌新品價格上漲,實體店款式不及網店齊全;在吉林,少淑裝品牌價格不同程度漲價;在滄州,非最新款價格仍偏高,折扣力度不如一線城市。
一件服裝從最初的原材料到成衣再到零售終端之間的價格傳遞曲線,究竟會受到多少因素的影響?《服裝時報·第一調查》顯示,驅動服裝漲價的因素主要包括服裝品牌定價體系、服裝品牌定位、服裝品類、目標消費群體、營銷策略、商業領域、地域等多個方面。
再看看那些想在實體店打折、網店促銷中淘到質優價廉服裝的消費者,更是為價格在糾結,當提到服裝價格在其心中的地位時,消費者依舊是“有點心痛”。《服裝時報·第一調查》顯示,59%的受訪者認為短期內不會漲價,41%的受訪者認為價格還會繼續漲。但是受訪企業代表也很委屈,價格上漲并不是瞎漲,是經過各項成本核算后做出的價格調整,零售渠道翻倍地促銷也導致服裝標牌價不得不提高。
暢想2014年,如何更好地拉動消費,釋放消費者的消費力,企業必須客觀分析內部和外部原因,適時抓住時機。
創新人才需求旺盛
給力熱度指數:★★★★
有一種現象,不知已經持續了多少年,但每一年的這個時候又總是服裝企業不厭其煩地重提、再重提……重提的過程中有激情難抑、有一聲嘆息,只為年初沸沸揚揚的招聘大戲。企業做得越大,需要的人才也越多。《第一調查》聯合服裝英才網展開聯合調查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廣東省招聘企業占全國數十個省市總招聘需求比例的31%;北京市招聘企業占總招聘需求比例的28%;上海市招聘企業占總招聘需求的14%。這3個省市的人才需求已經占到了總需求的大半壁江山,而其他地區招聘企業只有總需求的27%。
調查顯示,2012年企業對貨品管理一職的需求與前年同期相比增長73%。2013年企業對貨品管理一職的需求繼續擴大。貨品庫存對于服裝企業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國內外市場縮緊、本土企業庫存危機顯現的情況下,貨品管理一職成為一匹黑馬。在很多企業家看來,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的設計理念,只有強勢的團隊才能勇往直前。而在這個團隊中,設計總監總處于至關重要的地位。如2012年服裝企業招聘設計總監一職與前年同期相比增長62%。
更為顯著的一個現象是,服裝行業中的大部分職位已從現實進入到網絡中,人們更多的是瀏覽網上店鋪、網頁服裝圖片,在線與銷售人員交流獲得相應產品資訊。其中,網上店鋪的裝修、展示成為商家傳遞給消費者的第一信號,因而網店平面美工是繼服裝陳列師之后在2013年最被看好的潛力職位,前景無限。
此外,企業對于店面設計師、AD員的需求每年也在以超過往年50%的速度不斷遞增。從最具潛力職位的盤點和預測,不難看出,眾多企業能夠通過此調查窺一斑而知全豹,探出2014年行業發展的絲絲動態。創新和創意人才仍然備受推崇。
“線上線下”相互延展
給力熱度指數:★★★★★
對于眾多企業來說,如何將線上消費延展到實體店,反之,如何將線下實體店開拓到網絡,繼續創造市場焦點,成為2013年的重要任務。《服裝時報·第一調查》顯示,在線和移動設備如電腦、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改變了消費者購買服裝的方式。盡管消費者仍會去逛他們喜歡的服裝實體店,但越來越多的情形是他們會在逛服裝實體店之前先上網瀏覽、研究一番,豐富了消費者購物體驗。
如美國棉花公司一項關于生活方式的調查(Lifestyle Monitor)顯示,85%的美國消費者在網上瀏覽服裝,72%的消費者打算網購。年輕消費者更偏愛電子商務,年齡13歲~34歲之間的消費者顯然比年齡35歲~70歲之間的消費者上網瀏覽百分比高,比例為91%比80%。因而,年齡在35歲以下消費者比年齡稍長的消費者更易于發生實際網購,比例是79%比66%。
如在中國,《服裝時報·第一調查》顯示,90后大學生非常熱衷網購,在網購時,46.15%的大學生都會先觀摩店家評價,好的評價是讓消費者決定下單的主要因素。26.92%是緣于網購商家服裝的良好質量,21.15%的人注重商家的星等級,從側面來看,也是緣于服裝質量的可靠保證。另外,激情的廣告標語為網店做足“面子”也很重要,從感性出發又充滿好奇的大學生也會由此光顧店家。
當包括90后大學生在內的眾多消費者,專心瀏覽淘寶網、京東網、當當網等網站的時候,在實體領域的渠道掌控已經非常強的服裝企業,也在自己營建的網絡陣地頻頻出招。如一些品牌通過網店甩庫存,當季新品也有但相對過季產品,其量會較少,且新品的價格一般跟終端店鋪價格一樣。還有一部分品牌則開始推出“網絡專供款”來破冰,網絡專供款普遍比實體店的貨品更年輕、更時尚。如深圳影兒時尚集團的網上旗艦店就有一部分產品是這樣操作的。此外,不少品牌網店的特賣款其實也是網絡專供款,這些貨品專門為網絡特賣而生產,價格也顯得比正常款便宜很多。而一些在網絡打開局面的電商品牌,也嘗試著走向實體店,如總部在上海的粉紅大布娃娃品牌,在實現網店與實體店款式同步的基礎上,在品牌消費集中的區域開設實體店,增強品牌在當地的輻射力。
暢想2014年,無論是傳統品牌推出網絡專供款、測試款,抑或是電商品牌開實體店實現線上線下同步,企業只有更接“地氣”, 才能迎來新的商機。
購物中心業態調整是必然
給力熱度指數:★★★☆
“萬達廣場就是城市中心的締造者”,這一豪邁的宣傳語讓很多消費者認識并記住了萬達。2013年《萬達集團2013年上半年工作報告全文》公布,對下半年工作安排方面著重強調了減少零售業態的占比,該報告中萬達集團表示,明年開設的萬達廣場(不含萬達百貨)二樓將全面取消服飾業態,力爭不招零售業態,并且要在2015年前把已經開業的72個廣場二樓業態調整完畢。據悉,調整后的萬達廣場將增加生活類業態占比,比如美發、美甲、書吧、教育培訓等。作為被眾多媒體解讀為行業內首個明確表示全面“去服飾化”的商業綜合體,此消息一出便引發了大家激烈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