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時報·第一調查》顯示,95%的受訪者聽到萬達要取消服飾業態后的反映為:“購物中心不賣服飾,還賣什么?”其中65%的受訪者一年內會去購物中心25次以上,而其中8%的受訪者購買了服飾,除此之外,他們去那里更多的是聚餐、看電影、溜冰甚至是閑逛?!?/P>
暢想2014年,借用一位業內人士所分析的那樣:“購物中心應該預先進行差異化的設定,在業態比例的分配上進行調整,如服飾、配套、餐飲等方面的占比。在未來,購物中心肯定會加大體驗式生活服務,變成休閑娛樂的場所,而服飾這類需要集中起來快買快賣的,則將交給更擅長的百貨商場?!?/P>
新技術加速專業數據“出爐”
給力熱度指數:★★★★★
回顧2013年,3D打印技術以及3D掃描技術等的廣泛應用,促使如“中國成年人工效學基礎參數調查”等專項調查的啟動,北京服裝學院也曾與愛慕等企業有過類似的數據采集合作,恒源祥集團曾與專業院校合作進行過小范圍的成人數據調查等等。讓企業可以輕松掌握中國人的尺寸變化,用中國人的數據才能設計和生產出適合中國人的產品。例如根據人類工效學基礎參數調查數據,可以得出中國人某項指標分布特點,告訴設計師什么尺寸適合最多的中國人。
通過新興技術手段所收集的調查數據,企業研發機構也將據此對產品設計進行相應調整??梢哉f這為那些從前不被關注的兒童消費者、中老年消費者等帶來不少福音。
暢想2014年,新技術給中國紡織服裝行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更加符合專業領域需求的調查也將不斷涌現,套用一句流行語,那就是“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消費者理性支出成常態
給力熱度指數:★★★★☆
回顧2013年,假設我們可以一一匯集每個人以及每個家庭在服裝上面的支出賬單,便可以觀察到這一年里的起伏變化。有一個新的現象不能忽視,《服裝時報·第一調查》顯示,許多家庭打起了閑置服裝或網購服裝的主意。
如何做到既少花錢又能不斷穿出新時尚呢?在一些社區周邊的服裝裁縫店鋪里,有些年輕人將舊衣服拿到裁縫店改款式,如改窄、改短、剪袖子、加花邊等等。不少中年人因為發福,把衣服適當加寬、加亮片和人造鉆,使舊衣既變得合體,又增加了時尚元素。實在舊的衣服,很多人就改作抹布、拖把、口袋和圍裙等再度利用。
這些新的需求讓傳統的老裁縫店煥發新生。與此同時,如今時興的網購也讓老裁縫的生意愈發紅火。多家裁縫店主表示,現在年輕人都時興網上買衣服,因為價格便宜,款式也多,他們樂于嘗試這種購衣方式,有不少人還是回頭客,隔兩天就拿件衣服來改。當然,不只是年輕人到這里改衣服,一部分中青年女性更加熱衷改衣服,主要是她們更有經濟能力購物?!斗b時報·第一調查》顯示,超過30%的受訪者經常到裁縫店修改衣服,有20%的受訪者如發現網購服裝不合適會考慮送人。
暢想2014年,送、賣、改、丟,無論怎樣的處理方式,消費者都會好好算算賬,變得更加理性。傳統老裁縫店也將隨著新的消費需求再次紅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