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創新驅動
提及供應鏈的融合創新情況,伏廣偉表示,國內同國外還是有很大差別存在。
“國外供應鏈的發展主要靠市場經濟去調節,而中國供應鏈則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干預。”對此,伏廣偉表示,隨著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各產業集群的供應鏈融合過剩的情況也許會有所改變。
“市場的驅動對供應鏈整體的創新來講至關重要。”伏廣偉以羽絨服產業的發展為例對記者說道,為了應對消費訴求的變化,一些大企業研發出輕薄無膽的羽絨服,大受市場歡迎,這也被不少企業所復制。隨后,一部分企業又推出皮質面料的羽絨服,但因為皮料易刮擦、不易清理,且同皮衣之間很難形成明顯的產品區隔,后來市面上就很少看到了。現在,市場又開始流行尼絲紡印花面料的羽絨服,許多企業也相繼推出這樣的產品。“為了推出尼絲紡印花羽絨服,就需要紗線、印染、面料等供應鏈環節一起創新,這就是一個由市場驅動的產業鏈創新的案例。”
而在中國,許多供應鏈的創新則是反過來進行的。伏廣偉告訴記者:“很多時候,有一些 先想象一個趨勢,推出相應的面料產品。但在拿給服裝企業看過之后,有些企業往往并不認可,這就造成了行業的過度創新,對資源也是一種浪費。”
“在供應鏈整個創新的過程中,會牽扯到很多問題。用什么樣的質量、用什么樣的創新思維和手段、怎么整合供應鏈體系進行創新是個大問題,需要我們整個行業去認真研究。”伏廣偉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