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互聯網,缺乏的是反思精神,在這十多年的發展中,我們無法統計已經有多少前赴后繼的電商生而死,死而生的循環,但依舊阻擋不了大家的熱度,時而高燒,時而癲狂。任何互聯網模式或者產品,若不是為電商而生,似乎就落伍了一般。
前段時間,關于傳統行業,尤其是基于本地化的互聯網電商,也是爭論不斷,每個人都看到了市場巨大,行業與互聯網結合的電商之路,我們還能傷的起嗎?
傳統行業做電商:沒有退路的選擇
近期接觸一個傳統行業要做電商的案例(基于對商業伙伴的尊重,隱去相關信息),一個多年從事家電經銷的商家,在當地擁有不俗的實力,有自己的家電賣場、多地有倉儲基地、自己的物流車隊,十多年的發展,雖然無法與蘇寧等巨頭抗衡,但也走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近年來,由于受到電商行業的沖擊,已經退無可退,并且已經開始加入到各類平臺電商的戰爭中去,但主要的收入來源,卻不是電商。
這是為何?電商可以走量,量多,可以找廠家有議價空間,但現在廠家也在做各類平臺電商,利潤空間步步縮減,而自身的團隊結構成本相對固定,開支偏大。早期原始積累階段的倉庫這時候幫了忙,因為倉儲業他們自己找出了一條現金流可以賺錢的方式方法。
危機感讓他選擇了做平臺電商,但現在又有平臺的危機感,因為全國競爭太激烈,區域的競爭壓力來自于廠家和其他代理商,零售部分,也是老根據地,不能有絲毫閃失,除了看好電商趨勢以外,所以現在他建立本地的電商平臺也是在為未來鋪路。
區域互聯網做平臺電商:看上去很美的本地化
提到傳統行業的本地化電商,一大堆美好的詞匯就映入眼簾,趨勢、經濟、精準、接地氣等等。這家公司選擇合作的是一家本地門戶網站,擁有百萬注冊網友,alexa排名在5000名以內,可以說是在本地精準流量和用戶方面,一點都不缺,這也是目前很多電商平臺夢寐以求的一種狀態。
活躍的論壇網友,一呼百應的活動人氣,本地最強大的互聯網平臺,品牌知名度第一,技術開發實力也第一,已經擁有了多個APP應用,移動用戶也有5萬以上的基礎。除了本地化的實體廣告置換投放之外,幾乎無需在其他平臺上做任何宣傳,在眾多電商還在默默為了流量犯愁,大規模CPM、SEM的時候,擁有本地最精準人群,覆蓋數百萬消費者的互聯網平臺已經成功運營多年。
似乎兩者一結合,一個近乎完美的鏈條就會形成:平臺、流量、用戶、倉儲、物流、配送等等因素都能完美的解決。
可是,在深度接觸了幾次之后,站方還是決定,暫時不合作。
成熟的市場,成熟的平臺,成熟的行業,在跟站方的深度探討中,我們發現了基于本地化電商難以逾越的幾大問題。盡管這個案例沒有完成,但我們應該能從這個里面吸收到關于本地化電商的一些問題,給后來者留些經驗和繼續探討的話題。
平臺電商架構過載三四線城市難以承受
在大家過分的關注互聯網產品以及用戶體驗的情況下,一款好的互聯網產品,尤其是電商平臺產品無疑是非常必要的,在技術允許的條件下,基于多年來站方的互聯網經驗,開發出一套基于本地化的電商平臺產品是沒有問題的。
難點在于平臺的運營,新開的平臺,在人員架構上,由于是與傳統行業的結合,即使是不合作,獨立運營平臺,也需要組建一套全新的班底,在短期內尚不能盈利的情況下,如同雞肋一般,尤其是客服人員,如果做平臺電商,僅僅是關于傳統行業的問答,雖然有家電商家的客服團隊支持,但依舊難保證服務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