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湖州市南街而行,與市河交匯處,有一間“歡莎”店面,周圍的景致是“小橋流水人家”,絲綢之路大廈即抬頭可見。或許是集團公司董事長凌蘭芳希望每次進出大廈都能看到這代表絲綢之路高端品質的“歡莎”,進而提醒自己要時刻堅持和堅守對中國絲綢產業的不懈追求——以品質贏天下。
“一兩絲綢十兩金”
“過去人們穿衣可分兩類,一為錦衣,一為布衣。錦衣為有錢和做官所穿,布衣為普通百姓所穿。”在凌蘭芳看來,今天的絲綢理應回歸其高貴的服裝和家紡用品地位,否則就是糟蹋了“纖維皇后”,而中國絲綢品牌與國際大牌相比,差距至少三四十年。
絲綢之路由凌蘭芳帶領數千國企改制下崗職工創建發展而來,集團共有16家全資或控股子公司,員工超過3200人,企業主要從事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2012年,絲綢之路集團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目前,絲綢之路集團已成為全國絲綢制造業生產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整、創新能力最強的龍頭品牌企業之一。曾獲得中國服務業500強、全國創建和諧勞動關系模范企業、全國就業和社會保障先進民營企業、中國絲綢家紡產品色彩研發基地等榮譽稱號。該集團也是我市重點骨干企業、納稅50強企業。
日前,正在浙江考察工作的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賀燕麗巡視員專程參觀了“歡莎”絲綢家紡品牌店,對“歡莎”系列產品贊不絕口,對凌蘭芳致力于打造民族絲綢國際化品牌的決心稱贊有加。“‘歡莎’品牌自2008年8月創立,經過近5年的培育,終于成為湖州市受人喜愛的品牌,市工商局授予絲綢之路集團公司‘歡莎’商標為著名商標。”
2008年底,美國爆發金融危機,集團的訂單少了三分之一,價格跌了四分之一,倉庫里一下子堆滿了成品。“洪水來了怎么辦?往高處求生:高品位、高質量、高工藝、高科技、高附加值。”這就是凌蘭芳的思路。按照這一思路,絲廠全部改繅精品絲,比同行高賣好幾萬元,打響了品牌,攀上了高親,也為集團的后道品牌提供了最好的原料。
“中國絲綢的出路在哪里?有兩條,一條是走進百姓家里,一條是走到紐約巴黎,既要讓尋常百姓消費得起,又要與國際大牌爭個高低。這兩條路是同一個方向,即品質是高的、好的。”
凌蘭芳詮釋了高品質是不分高中低端的,所求的是質量有保證。
說到質量,也應該包含企業的誠信。凌蘭芳自豪地說:“賣了三十幾萬條蠶絲被,從沒有被人投訴過。”2010年央視打假,請凌蘭芳作為優秀誠信企業家現身說法,潛規則同行中的一些“李鬼”威嚇凌董,說要斷他的一條胳膊,凌蘭芳笑笑說,兩種誠信最可貴:一是可以不講誠信時堅持誠信,二是受到威脅時拼命講誠信。
追求高品質,凌蘭芳不惜重金投入研發和技術改造,也不放過任何一次可以展示高品質產品的機會。上海世博會,60多件“絲綢國寶”閃亮展現,其中按1:1比例織就的《富春山居圖》被陳列于國賓廳內,極受關注和贊揚;2012年“神九”飛天,飛船里的一份絲綢版《中國企業報》讓世界記住湖州絲綢;2013年絲綢版《中國企業報》再度升空,億萬聚焦“神十”的目光再次落到了湖州絲綢之上;倫敦奧運,中國絲綢在歡呼聲中驚艷巴比肯藝術中心;電影《富春山居圖》所有奢華的絲綢家紡都由絲綢之路提供贊助,“歡莎”品牌店的場景植入片中。
生絲檢驗已到關鍵時刻
“生絲檢驗的問題,現在已經到了十分關鍵的時刻。”凌蘭芳的話令記者一驚,何為關鍵時刻?
凌蘭芳打著比方,德國人的餐具是有刻度的,而我們的大廚是勺子一舀,不求精確,是憑經驗過日子。以前對檢測不重視,但對于一個向高端發展的產業來說,標準和技術規范是必須有的,而且要先行。
按凌蘭芳的估計,我國的桑蠶生絲應該9萬噸左右,這與我國的蠶繭產量是吻合的。去年我國官方統計是68萬噸鮮繭,全部做成生絲也就是八九萬噸。所以他一直認為我國的生絲產量沒有超過9萬噸。這9萬噸中,有8000噸左右要出口,國內也就8萬噸左右了。而湖州大概用到2萬多噸,占全國的三分之一,這是一個大的容量。
“我是湖州紡織協會會長,浙江省紡織協會副會長,也是湖州絲綢協會會長,我一直認為生絲公證檢驗的意義很大,它可以促進生絲質量的提高。大家都知道我國的非棉纖維總體上看品質都在退化。所以,
通過國家的公證檢驗,可以實現優質優價,刺激上游提供高質量的纖維原料。”
凌蘭芳解釋,羊絨羊毛和繭絲等纖維有共性,它們都是按重量賣的,而且約束不了農民和牧民。他們不知道什么樣的蠶絲或羊絨可以賣到好的價錢。這個時候,國家的纖檢機構就需要站出來,進行常規化的、例行化的檢驗,這樣才能夠從基礎上促進纖維的高質化。
就在前幾天,凌蘭芳發出一個微信,呼吁絲綢企業要實行統一公檢。按照他的設想,在湖州,以絲綢之路為基地,建立了一個集采購服務、檢測服務和融資服務為一體的平臺,把上百家企業全部納入進來,統一進行生絲的公證檢驗。
如果這一計劃得以實現,意味著全國三分之一的生絲實現了公證檢驗。難處呢?自然是有的,但睿智的凌蘭芳對此有著精細的謀劃。“不少企業有抵觸,原因在于建立這樣的平臺會使自己的‘機密’被知道了。”所謂“機密”是指行業內的潛規則。比如,有些絲廠完全是不開票的,而現在都要放在陽光下了,等于把企業的隱私暴露出來。而這些企業一直生存在潛規則下,離開原有的規則很可能一天都活不下去。絲綢廠也有這個情況,也有一部分綢緞出去是不開票的。
針對這個實際阻力,凌蘭芳想出了辦法:“失去的潛規則利益,通過這個平臺要能夠補償回來,或能夠獲得更大的利益。”
首先,抓住帶頭人。凌蘭芳要拉上幾家大的企業先開路,并作為共同發起人,而且全部參與公檢。通過這些美譽度好的企業帶頭,逐步形成踴躍參加公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