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工商局公示的流通領域服裝類商品質量監(jiān)測結果顯示,杉杉服飾因一款羽絨服質量未達標而榜上有名。杉杉方面表示,羽絨服并非自己生產。但在業(yè)界看來,杉杉在監(jiān)管上存在漏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近3年來,杉杉至少有4次因產品抽檢不合格而上“黑榜”。
杉杉的業(yè)務版圖已經擴張到了新能源、房地產、金融等多個領域。對杉杉跨界多元化經營來說,市場上并不缺乏質疑聲。分析人士認為,這一模式并無對錯之分,主要在于公司的管理體系以及人才儲備是否到位。
質量問題頻現(xiàn)
近日,寧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 “杉杉”羽絨服(FIRSY99015-1),因充絨量允許偏差項目不合格,也即實際檢測的充絨量低于其標稱的充絨量,被北京市工商局責令強制退出流通領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fā)現(xiàn),杉杉并非首次被檢查出質量問題。2010年末至今,不到3年時間,其至少已遭到4次公開曝出質量問題。
關注杉杉的人士不免質疑,連續(xù)的質量問題究竟是巧合還是監(jiān)控存在漏洞?
對于近日被查出的羽絨服質量問題,杉杉證券部相關工作人員在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時表示,其相關情況并未有所了解,“羽絨服不是我們生產的,可能是貼我們的牌子。”關于具體的處理方式以及在服裝品控上的措施,截至發(fā)稿前,均未給出具體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