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站在歷史新起點上,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前進號角。陣陣東風勁吹,紡織行業應該如何正確把握和貫徹落實全會的精神實質?行業企業又應該如何多層面借勢,破除舊有體制機制藩籬,突破行業發展瓶頸,在建設紡織強國的努力中早日圓夢?為此,本報記者采訪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
建設紡織強國必須突破改革深水區
“全面深化改革”
現實意義重大
記者: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已有30多年,紡織行業領風氣之先,最早進入市場競爭,并取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您認為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對紡織行業具有何種現實意義?
王天凱:當前我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從國家層面上講,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充分肯定。目前,我國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二位,社會經濟文化科技都邁上了新的臺階,但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非常突出。投資驅動、規模擴張、過度消耗能源資源、以環境為經濟發展的代價等問題凸顯,提示我們依靠傳統的增長方式難以為繼,必須深化改革。
從行業層面上講,30多年來,紡織行業得到快速發展,尤其是21世紀的前10年,行業實現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目前,我國纖維加工量占到全世界的一半,貿易量占全球纖維貿易量的1/3,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紡織大國。我近期到印度、緬甸等國進行行業考察,對這一點體會尤深。但機制體制制約、行業粗放發展、環保壓力沉重、國際競爭激烈等問題,越來越成為行業可持續發展和建設紡織強國的掣肘。因此,深化改革也是行業轉型的關鍵思路。
領會《決定》內容
核心和重點
記者:《決定》圍繞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任務,進行了16部分、60條的闡述。您從中認讀到了哪些最重要的關鍵詞?
王天凱:全會公報和《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在改革理論和實踐上實現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內容豐富全面,非常重要,其中一些關鍵點、關鍵詞,特別值得我們注意。
例如,《決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睆倪@一點可以看出,深水區的改革,僅從單方面或單個領域的“單兵突破”是越來越難解決問題了,因此本輪改革將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
又如,《決定》把經濟體制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指出其核心問題在于“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就是說,這次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不單單是市場問題,也不單單是政府問題,而是兩者的關系問題。不管是政府行為還是市場行為,都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
再如,《決定》指出,要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其中特別提到要“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注重發揮市場形成價格作用”。大家面對市場在同一起跑線上,通過開放透明的市場理順價格,這樣的市場環境將是更為良性的。
此外,《決定》明確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提出要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創新社會治理機制,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等。這些內容都是非常重要而意義深遠的。
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是重大利好
記者:能否這樣理解,您所認讀的關鍵內容,都是與當前紡織行業發展最為密切相關的內容。
王天凱:是的。紡織行業除了前面所說的共性特征,還具有一些突出特性。一方面,紡織行業是我國最早進入市場競爭的行業,市場意識強,我認為這是行業深化改革的一個突出優勢。優勝劣汰,市場的無形之手是行業轉型升級最有力的推手。
對于市場作用與政府作用的這段話,大家看得最清,記得最牢,說得最多。對于紡織行業來講,還可以說“體會最深”。為什么呢?因為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性規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遵循這條規律,要解決好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干預過度和監管不到位的問題。
另一方面,紡織行業又是中小企業居多的行業。長期以來,我國中小企業所處的競爭環境并不公平,比如融資難融資貴等難題,國家反復強調要予以解決,但從紡織行業的實際體驗來講,其象征意義一直重于實際意義,也就是說,困難情況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應該說,紡織行業并不害怕競爭,但同時渴望市場規則能夠公平、開放與透明?!稕Q定》對市場公平和提高運行效率的強調,對紡織企業而言是一個重大利好。
與此同時,紡織行業還是民營企業占絕大多數的行業?!稕Q定》指出,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要制定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的具體辦法。此外,還有鼓勵發展非公有制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的改革。這將進一步拓寬民營企業的發展空間,使之面對更公平的市場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