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勢深化改革解決行業四大突出問題
紡織行業面臨
四大待解難題
記者:您認為,《決定》對紡織行業的未來發展將產生哪些重大影響?
王天凱:要了解《決定》精神對紡織行業未來的發展有何重大影響,總體還是要把握行業發展的現狀,抓住現存最突出的問題,考察《決定》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和推動。
記者:您認為紡織行業目前最突出的問題是什么?
王天凱:從紡織行業“十二五”規劃中期評估的情況看,目前行業存在的突出問題有以下四點:第一,由于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備,行業發展面臨著重大風險。第二,行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而《紡織強國綱要》中提出的科技、品牌、人才、可持續發展等四大目標,與創新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第三,環保問題壓力較大,節能減排任務艱巨。第四,在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資源優化配置中存在制約因素,致其進度放緩。而《決定》的發布,對解決行業現存的這四個重大問題都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體制機制改革
利于突破原料掣肘
記者:涉及行業發展的重要原材料問題,說到底折射的是現行體制問題,例如棉花、PX等。您認為,《決定》對這些紡織行業重要原材料領域的改革會起到何種推動作用?
王天凱:從2011年以來,國家對棉花采取了定價收儲、定價放儲的政策,其保護農民的用意是好的,但是由于違背了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與棉花的市場價格嚴重背離,最終的結果是國家財政負擔沉重,農民并未得到好處,且棉紡企業競爭力嚴重被削弱。
在全會精神的指導下,我相信現行收放儲辦法一定會得到調整。這固然是中紡聯以及行業再三呼吁的結果,但根本原因還是其違背市場經濟規律而難以為繼了。這說明,我們必須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來辦事。《決定》的出臺,更加確認了棉花政策將會得到重大突破。
記者:另一個敏感問題就是PX問題。
王天凱:PX是滌綸行業的上游原料,滌綸原料需求占到化纖行業原料總量的70%之多。在前期,受到投資準入政策的限制,民營行業不能進入PX項目投資領域;在后期,受到環保壓力的限制,PX被視為洪水猛獸,群眾聞之色變。自主建設不足,供應受到國際市場控制,這對紡織產業影響重大。現在,這一原材料安全問題開始得到高層重視,媒體的正面宣傳也在逐步消除百姓的誤解,逐步扭轉事態。
記者:我們看到,全會公報提到,要制定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的具體辦法。此外,還將鼓勵發展非公有制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的改革。這是否意味著,紡織民營企業將獲得進入PX領域的新機遇?
王天凱:根據全會精神,除了關系國家安全、生態安全、涉及國家重大生產布局、戰略性資源開發的項目,企業都可以投資進入。但值得注意的是,投資體制改革雖然為民營資本進入PX項目打開了可能之門,但目前還有待于審批領域的負面清單發布。但是,即使PX項目位列負面清單之內,紡織企業還可以通過參與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式來進入,因此說,體制改革的突破,將為PX原料項目的建設開辟更多渠道。
行業自主創新
將獲更好環境
記者:最近幾年,行業領域內技術創新聯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但“十二五”中期評估認為,這些聯盟尚未發揮充分的作用。主要原因是什么?創新聯盟能否在鼓勵自主創新的相關精神指導下獲得實質性的進展?
王天凱:近年來,紡織企業加大科技投入,積極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圍繞關鍵技術,開發關鍵產品,創新活動比較活躍,行業自主創新能力也有了較大提升。但就整個行業轉型升級發展的形勢要求來講,仍顯不足。
為此,近年來紡織行業圍繞發展中的關鍵問題建立了一些創新聯盟,但它們在持續發揮作用的時候遇到一些問題,其中最根本的一個問題是身份不明確。聯盟是一個什么組織?如何承認它在人才、技術等要素方面具有的價值?它又如何更加有效地發揮作用?現有制度沒有明確其法律地位,使其難以實施融資等實質性運作。
我注意到,《決定》在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論述中有幾個關鍵點,既是破解創新聯盟問題的鑰匙,也非常全面地涵蓋了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建設的要點問題。
一是強調市場導向作用,提出“建立健全鼓勵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體制機制,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要素價格、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二是提到要“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的機制,深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大企業的創新骨干作用,激發中小企業活力,推進應用技術研發機構的市場化、企業化改革”。三是強調要“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健全技術創新激勵機制,探索建立知識產權法院”。四是提出“整合科技規劃和資源,完善政府對基礎性、戰略性、前沿性科學研究和共性技術研究的支持機制”。這些內容將為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營造更為有利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