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島服加工闖出一片天地
“現在加緊趕制夏季新款的島服,今年的訂單還不少”
與傳統加工不同的是,專做特色島服的企業訂單不斷。
在位于龍塘鎮的海口金椰子服裝廠里,剪布、縫紉、整燙、包裝,流水線上,工人們熟練地重復著自己的動作。
“幾乎每天都有活干,雖然時多時少。”一樓包裝處,來自澄邁的外地女孩邱小珠正在桌子前忙著包裝各種“島服”。
盡管廠內有4臺電扇“擺頭”工作,但邱小珠還是滿頭大汗。“今天有很多單要趕制,包裝好的衣服一箱箱被拉走。”她忙里偷閑跟記者說了句話。
海南正在加快建設國際旅游島,人們對海南本土文化產品很感興趣,島服也就順勢從一個創意轉化為現在的一件商品、一個產業,或是一種文化。
“我們是產銷一體的企業,與其他加工廠不同的是,我們所做的產品均以海南本土環境作為依托的,因為做出本土特色,所以能夠維持。”海口金椰子服裝廠負責人王名宗對記者說。
不僅僅是這個工廠,記者在采訪時發現,海口多數島服加工廠目前還不愁沒訂單。
據統計,去年我省共接待過夜游客人數達到3320.37萬人次,這個數字一直在攀升。“若這批游客都在本島購買島服,那么,光是島服這一項就能給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海南省服裝設計師協會秘書長東方孝臣認為。
“現在加緊趕制夏季新款的島服,今年的訂單還不少。”王名宗說。
為何海南傳統服裝加工企業與島服加工企業面臨的狀況不同?業內人士認為,在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背景之下,作為海南本土特色的島服受到了游客的贊譽,同時,政府官員在出席會議時也帶頭穿著島服,將島服宣傳成一張良好的海南“名片”,帶動更多人對島服的關注與支持。
如今,在海南的各個旅游景區,都能看到穿著島服的外地游客在悠閑漫步。
東方孝臣認為,一個服裝企業設計團隊是根本,在本土發展很好的島服企業南國風情服飾就特別重視設計,采用海南特有的黎族、苗族圖案為花色設計元素,以及轉變“花襯衫、大褲衩”的舊理念,突破傳統設計出休閑鞋帽、沙灘泳衣、晚裝長裙等一系列時尚服飾,正在逐步改寫“土島服”的稱呼,因此逐漸倍受青睞。
“這就說明,立足海南,島服還是有市場。但是同樣需要的設計創新,沒有創新,沒有專業的設計團隊,即使具有本土特色,島服加工企業同樣也將逐漸面臨生產和市場困境。”他說。
培育產業仍需時日
“既吸引人才加盟,又把時尚匯聚在海南”
“擁有"健康島、生態島、時尚島"美稱的海南,一些高污染、高排放工業企業被擋在了門外。而作為無污染的輕工業,服裝行業完全可以發展成海南的重要產業。”東方孝臣說。
他希望,海南能打造成一個具有原創特色的時裝產業鏈。“這里的時裝不僅只是服裝,美容美發、化妝品、包包、鞋子等都囊括在內,就像北京力爭打造世界"時尚之都",建立北京時尚產業園,而在海南也可以打造一個時尚產業園區,好比人們說到法國,能聯想到香水、包包、時裝一樣,說到海南也能成為時裝的標簽。”他認為。
“要實施這些想法,離不開政府部門的的支持。但是海南服裝加工企業遭遇困境,與企業自身規模、經營管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為什么像深圳或東莞那里的企業能夠賺錢而海南不行?值得深思。”多年關注服裝行業的東方孝臣說。
“建設一個服裝產業園,把散落在各地的服裝企業都拉到園區來共同發展,形成一個規模化經營,這是一條好的路子。”東方孝臣說,龐大的項目要依靠政府扶持,把生產的企業和海口市的文明東、東門、得勝沙等地的布料批發企業,引進園區,形成產、銷、展、批整條產業鏈,“從2010年開始,我就計劃建設一個服裝加工業園區,但是因為找不到廠地,而且缺少有關部門的支持,導致這個計劃未得到實施。”
東方孝臣說,還有一個情況引起他的關注:我省服裝業其實培養出很多優秀設計人員,人才流失情況卻令他擔心。
他說,從海大、海師大、海經院等高等院校畢業的服裝設計專業學生每年有很多,不少人想留在海南,但都因為企業對設計領域的意識不夠,過低的薪酬把這些人推向了外地。
“很多服裝企業沒有意識到設計新款式、建立自主品牌對企業發展的重要程度,而多數老板們認為,服裝樣式去抄襲就行,一味地降低生產成本,這就導致企業創新能力弱。”東方孝臣說。
“海南優美的環境,特別適合時裝文化創意和思維創作的工作,而培育時裝產業仍需時日,需要通過政府更多的支持,建設一個時裝產業研發基地,為國內外優秀設計師免費提供一個創作場地,把設計人才吸引到海南來,這樣既吸引人才加盟,又把時尚匯聚在海南,達到雙贏局面。”他如此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