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海南品牌塑造海南制造
“向世界宣傳海南制造的時裝”
海南服裝加工企業90%以上集中在海口,1990年代初,海南服裝加工產業逐漸形成了初具規模的服裝生產基地,然而,與沿海地區的一些企業曾經走過的發展路徑一樣,服裝產業的各項優勢已消耗殆盡,企業到了不轉型就將被淘汰的邊緣。
那么,海南服裝企業如何尋求更好的發展路子呢?“海南服裝加工業內憂外患形成已久。”省工信廳消費品工業處有關負責人說,企業的接連停產主要是因為生產經營成本過高,經濟效益不斷下滑有關,各企業應理性應對這場危機。
“立足海南本土,實施特色品牌,實現傳統服裝向時裝的轉型,是海南服裝企業的出路。”海南省服裝協會秘書長鄭盛堯說,海南是個旅游大省,其服裝產業發展也應在旅游產業上大做文章,兩者進行更好地互相融合和帶動促進。
眾所周知,來海南旅游的很多人喜歡穿海南島服。據不完全統計,島服作為極具海南特色的休閑服裝近幾年發展較快,幅寬1.5米的島服面料一年需求量約7000萬米。
“我省籌建旅游休閑度假服飾工業園,打造時裝產業鏈,是大勢所趨。”鄭盛堯介紹說,目前我省多數品牌服裝企業集中在海口市區以及各墟鎮,加工車間在寫字樓和居民樓宇之間,給企業和居民帶來不便,同時,企業的發展規模也受到限制。
隨著國家宏觀產業政策的實施,珠三角地區港資企業集中的電子電器、紡織服裝等傳統出口行業生存環境日趨嚴峻,由沿海產業向內陸轉移勢在必行。據相關部門調查,珠三角8萬家港企中,有37.3%將全部或部分生產能力搬離珠三角,更有超過63%的企業計劃遷出廣東。
“我省與廣東緊鄰,如果能夠在這一輪珠三角產業大轉移熱潮中,實施"對接長珠閩,建設新海南"戰略和大力推進"海南時裝產業"建設,構建一個休閑時尚服飾工業園區,引導數家企業入園,以及政府通過優惠政策吸引外來有實力的服飾企業,達到島內企業與島外企業的合力發展,未來海南服裝產業春天的到來則可以預見。”鄭盛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