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白領是體驗營銷的佼佼者。
其成功,關鍵在于它的半步理論,把品牌品味領先消費者半步,只能半步,連一步都不行。
“我有真絲的時候,別人沒有;等到別人開始做,我們的產品開始提供精美的包裝;等到別人跟進時,我開始推出紳士級的服務。”苗鴻冰曾這樣對媒體說。
而“奢侈品牌消費者買的是服務的奢華感,而不只是一件衣服,”苗鴻冰說,他率先提出生活概念店,如果成為白領貴賓,則會受邀參加歌劇活動、或是私人會所的派對。
半步理論,知易行難。如何嗅出那半步?苗鴻冰的做法是每天都巡店,聆聽顧客的聲音。老板如此,銷售員如此,設計師更是如此。
而在美國,商場都有大量數據統計,“某一顧客是么樣的人,什么樣情況下,買了什么樣衣服,是什么時間去的,用的是白金卡還是金卡,用這種卡的人喜歡什么樣的設計師。”《ilook》出版人洪晃說。
一個例子是,一家超市長期跟蹤一個顧客,最后預測到她四個月后要生孩子,便把奶粉目錄寄給她。
這是因為商場通過數據發現,幾個月來她開始買很多些孕婦產品,因此推斷出她已懷孕。
其實,在創業初期,諾奇把會員基礎數據收集完整,然后分析消費行為,提交分析報告,在此基礎上結合中外流行資訊,制定出產品企劃案。
而在凡客前副總裁吳聲看來,信息技術無疑會幫助企業更好的做好數據跟蹤。
“這就需要后臺營銷,”品牌戰略管理專家何佳迅說,通過市場營銷研究和戰略設計可以對顧客動態管理,實現精準營銷。
而“商業模式新的機會來自于哪里?”曹虎說:“就是要和消費者打成一片。”
因此,他建議論壇的聽眾,回憶下自己的日程表,有多少時間跟客戶在一起。
其實,這就是“建立和消費者的關系。”格雷格·伯納德說。
顯然,網絡成為消費的新媒介。
比如,去年森馬、諾奇、匹克等品牌一推出自己的微電影,便引起轟動。
而知名媒體人羅振宇則開始做一個自媒體《羅輯思維》,“企業想獲得媒體性,我在這兒給你預制一個。”目前,他微信平臺有五六萬人,微博有十幾萬人。
這是網絡時代帶來的變革。
耐克和蘋果合作就帶來了一款新跑鞋,相關數據可以連接到手機,把每天跑步數據和著名運動員進行對比。
“幾百萬核心粉絲聯系在一起,”曹虎說:“這是革命性的。”
獨擅的資源與能力
淘品牌七格格top潮店擁有一支“設計師+專職搭配師”的團隊,每月最少推出100-150個新款,保證店鋪內貨品不少于500款。
而每次上新款后,七格格首先會將新款設計圖上傳到網店店鋪上。
比如準備上80款新裝,會設計出200多款新款,讓網友們投票評選,并在qq群中討論,最終選出大家普遍喜歡的款式進行修改,反復幾個回合,最后上架。
這完全顛覆了大牌設計師引領時尚潮流的傳統模式。消費者開始真正決定款式走向,而不僅僅由設計師來決定流行和款式。
由此,才能整合更多資源,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核心能力,“商業模式創新的第二個要素,就是資源和能力。”杜鈺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