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派崛起首先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商業模式,不要盲目追求大而全,而是應發揮各自優勢,找準定位、明確方向、形成合力。因此,漢派要重新認識和定位自己,進行品牌的精細化運作,為品牌注入更多的現代元素。
漢產服裝標簽應鮮明
貓人品牌高級經理 潘曼
我認為,“漢派服裝”的概念需要重新定位,相比之下,“漢產服裝”的提法似乎要更準確一些。事實上,每個漢產服裝品牌都有自己的特點,如果品牌自身能夠做強做大,產地并不會影響產品的實際價值。
從行業整體發展來講,漢產服裝要想有一個長遠的發展,首先要有一個明確的定位,簡單來說,就是漢產服裝的“標簽”是什么?漢產服裝的工業化特點,武漢在國內市場所擁有的區位優勢,以及在銷售渠道上的優勢等等。如何把這些特點整合起來,形成一個有鮮明特點的標簽,這對于漢產服裝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在貓人品牌推廣上,我的心得是:服裝行業已是一個以時尚為主導的行業,一個品牌形象如果不能在視覺上得到消費者認知,其品牌影響力必會大打折扣。
中部服裝企業迎來發展信號
武漢鴻鵠皮毛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建紅
我覺得武漢服裝業的春天已經到來。從目前的形勢看,以前在武漢都是打版的師傅俏,現在是服裝設計師走俏,這說明武漢的服裝企業越來越重視設計。
我認為,武漢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服裝可以多品牌模式運營,有公司專門做設計,有公司專門做加工。武漢服裝目前的現狀是,一部分人做品牌,重視服裝設計,還有一部分是從漢正街延伸過來的品牌。
實際上,武漢這邊的服裝企業轉型很晚,1996年左右思維才逐漸打開,而更多的設計師都去了深圳、上海等地,人才外流情況很嚴重。
而現在,隨著用工成本、生活成本等各項成本的增加,深圳的優勢也沒有了,而武漢有很強大的生產基地,所以很多企業轉向武漢做加工,這也是中部服裝企業發展的信號。
根據市場變化保持活力
武漢紅人服飾副總經理 朱榮華
當漢派服飾紛紛“去漢化”、注冊洋品牌時,曾經經歷改洋名“瑞得曼”而被戲稱為“累得慢”的紅人服飾,自信地堅持著漢派標簽。紅人何以不懼“武漢造”標簽?答案是:國際化視野、保持漢派的靈活特色。
紅人和很多漢派服裝企業的路線類似,結果卻不大相同。秘訣在于發揮一己之長、堅持應變市場的靈活性:30年前,紅人擺地攤;20年前,紅人有工廠;10年前,紅人進行資本化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