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大家都在忙著做產品、鋪設渠道時,紅人已經掌握了品牌的策劃和營銷手段。有一個故事:上世紀90年代的一次全國兩會期間,杭州一名女性代表穿著紅人定制的衣服參會,正好被中央電視臺鏡頭掃過。由于衣服別致的設計和裁剪,立刻引來了關注。一時間,要求定制的電話蜂擁而至。
建議多做跨行業的交流
湖北新海天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武漢楚天小額貸款公司董事總經理 韋奇志
目前漢派服裝的困境,與整個國家所面對的經濟發展困境十分相似:經濟在高速發展,遇到瓶頸之后,產業升級成了無法繞開的難題。
留不住人才是漢派服裝企業面臨的一大問題。武漢相比沿海發達城市,在獲取
資訊的便捷度上確實存在較大差距,而對于以時尚為主的服裝行業來講,資訊不發達,想要把設計人才留下,是件很困難的事情。除了要想辦法留下人才外,企業自身也應重視從業人員素質的培養。
我建議,漢派服裝企業要有系統的中長期發展規劃。例如:5年后,公司要達到什么樣的高度,10年后要做到多少市場份額等等。制定了這些目標后,再去思考達成這些目標,需要準備哪些東西,需要做什么樣的投入。此外,漢派服裝企業應當多做跨行業交流,特別是與做資本運作的專業人士進行交流。
創立響亮的品牌是出路
武漢服裝設計師協會會長 趙軍
《楚天金報》這次大力度地報道和探討漢派服裝的品牌路徑,是近些年來非常罕見的,這也是非常有遠見的。目前的服裝行業,事實上就是一個時尚行業,因此,服裝行業與新聞媒體的關聯度是非常強的。
武漢的服裝產業鏈相對較窄,在信息的前沿性上也不及沿海發達地區,這是“先天不足”。因此,漢派服裝企業最好的出路,不是辦服裝廠,而是要創立一個響當當的服裝品牌。
如何創立品牌呢?對于眼下的漢派服裝企業,最重要的是在產品品種上做差異化研發。從我了解的情況來看,目前的漢派服裝,無論是在商場零售市場,還是在低端批發市場,產品的雷同度依然較高。長此以往,對漢派服裝的發展十分不利。
武漢的服裝企業大多數是中小企業,政府應當在政策上給予扶持,不然漢派服裝行業很難有大的發展。
諸多優勢需合理調配
武漢紡織大學特聘教授、武漢服飾時
尚聯合會會長 毛立輝
湖北服裝產業發展所具備的優勢,是其他地方無法比擬的。就拿紡織資源來說,湖北的紡織資源在全國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