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減低我國紡織原料進口依存度
“十二五”期間,我國紡織品的消耗量將以12%的速度增長。當前,我國人均紡織纖維消費量為17千克,2015年將增加到21千克。
“十二五”期間,我國紡織品的消耗量將以12%的速度增長。2011年紡織工業消耗各類原材料4130萬噸,其中60%以上依賴進口。由于資源短缺,除桑蠶絲不需要進口外,我國每年需要進口大量棉花、羊毛、合成纖維生產用的石化原料,中國已成為全球紡織原料進口大國。當前,我國人均紡織纖維消費量為17千克,2015年將增加到21千克。
據測算,以年產廢舊紡織品2600萬噸、綜合利用率達到60%來計算,則可節約化學纖維940萬噸(相當于12個儀征化纖廠的年產量)、天然纖維470萬噸,由此每年可節約原油1880萬噸(相當于半個大慶油田的產量),節約耕地約1089333萬平方米,占全年棉花耕地面積的46%,并將大大減低我國紡織原料的進口依存度。
世界范圍內95%的紡織品都能回收
每使用1千克廢舊紡織物,就可以降低3.6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節約水6000升,減少使用0.3千克的化肥和0.2千克的農藥。
當舊衣物作為垃圾被廢棄后,如果被焚燒,不僅消耗了煤炭、電力等能源,焚燒過程本身就會產生大量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碳、燃燒后的灰燼等。如被填埋,不僅占用土地,所產生的有害物質還污染水土。因此,舊衣物被二次穿著、當作抹布,或翻修,繼續實現它的使用價值,延長使用壽命,可以減少織物垃圾產生數量,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
將廢舊紡織品加工成再生纖維,可用作復合材料的骨架;對長度較短的不能紡紗的再生纖維,可用來制作工業用非織造布,用于汽車的隔熱保溫和沙發坐墊等。
國際回收局(Bureau of International Recycling,BIR)2008年在瑞典哥本哈根大學進行研究得出結論:每使用1千克廢舊紡織物,就可以降低3.6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節約水6000升,減少使用0.3千克的化肥和0.2千克的農藥。紡織工業大量回收使用廢舊織物,與原生材料的加工生產相比,明顯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現在世界范圍內95%的紡織品都可以被回收,但是大部分廢舊衣服都被拿去填埋垃圾場。避免廢舊紡織品成為廢棄垃圾,管理優先原則是:首先減少廢舊紡織品的產生,如一衣多搭、二次使用;其次是資源化利用,如再生纖維使用,實現資源永續循環利用;最后,對無法再使用和再利用的織物的末端管理,采取填埋或焚燒處理。
節約生產同等非織造布35%能源
據統計,每噸舊衣服回收利用后,可生產0.99噸非織造布,等于節約了1.1噸紡織原料,同時還節約了生產同等非織造布35%的能源。
由于紡織原料來源于農業、畜牧業和石油化纖業,中國作為全球人口大國,織物原料的消耗量巨大,資源短缺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據統計,每噸舊衣服回收利用后,可生產0.99噸非織造布或0.99噸分色棉紗,等于節約了1.1噸紡織原料或0.8噸棉花,同時還節約了生產同等非織造布35%的能源,節約生產同等棉紗20%的能源。
《紡織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力爭在“十二五”末實現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率基本達到20%~40%,要達到這一目標,則需每年處理廢舊紡織品不低于1000萬噸,需近500條回收利用生產線方能滿足處理需求。而在這一過程中,廢舊紡織回收再生產業將產生近百億元的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