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同質化
其實,有些小企業喜歡跟著大企業做生產,這是十分危險的。當市場好時,大企業的產品價格水漲船高,市場不好時,大企業也能放下身段,強化去庫存的力度,降低產品價格銷售,而跟風生產的小微企業則難以承受。所以應避免同質化生產,尤其要避免與大型企業生產同類型產品。不過在調研中也可以看到,那些高檔、高質量的創新產品在市場上依然具有不敗的優勢。
印染瓶頸難突破
做面料,尤其是做化纖長絲面料的企業都明白,織造本身的利潤空間非常有限,主要是靠印染及后整理注入更多的附加值,靠品牌注入市場價值。
但我國現有的實際情況是印染技術水平與日韓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同時,受環保壓力,印染能力也不能滿足需求。以盛澤為例,130億米的織造能力,只有30億~40億米的印染能力。
對于印染企業而言,由于規模的限制,所以競爭壓力較小,但環保壓力卻比較大。如盛澤環保局有規定,每周都要到印染企業檢查設備運轉情況和污水量控制問題。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為了達到對太湖的零排放標準,浙江省從今年7月1日開始要求,入網污水COD值不超過200,這一要求比之前500的規定嚴格了幾倍。由此,印染企業需要在污水處理技術改造上大量投入,污水處理費用也會明顯上漲。最終,這些成本都要轉嫁到面料的織造成本上。
長絲織造產業集群:整體向好各存隱憂
在這一次的調研中,中國長絲織造協會還走訪了三個長絲織造集群。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集群在織造生產、銷售,產業布局等方面都有了一些新的進展,但也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衣被天下的盛澤,真絲綢年產量最高峰可達3600萬米,如今該地區真絲綢的年產量卻僅有500萬米。化纖長絲織造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已實實在在地成長為盛澤的支柱產業。
從織造到印染、后整理,再到市場貿易,長絲織造產業在盛澤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上下游產業聯系緊密。目前盛澤地區年產化纖長絲機織物超過百億米,織機總量近10萬臺。盛澤的紡織業可謂蒸蒸日上,唯一不足也是政府難以解決的是用地問題,以及印染企業規模限制問題。這將成為對盛澤的長期考驗。
長興的噴水織造產業起步晚、起點低。在政府的鼓勵和引導下,此前長興的一些地區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噴水織機,少則10余臺,多則100~200臺,盡管仍屬家庭作坊式生產,但近年來整體規模呈不斷擴大的趨勢。截至2012年,長興地區噴水織機總量已達69800臺,此外,在政府引導下,經編產能也初具規模。
近年來,長興政府為保護太湖水域,對該地區實施了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水口鄉為例,為解決工業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水口鄉政府通過引導和適當的行政手段,建立了兩個織機聚集地和一個污水處理廠。該污水處理廠成本7.5萬元/月(僅電費6萬元/月),處理污水能力1萬噸/天,企業只需繳納200元/(臺月)的污水處理費用。這種管理模式,雖然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但有效地解決了個體企業噴水織機的污水排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