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轉型大有希望
中國棉花協會會長周聲濤指出:雖然目前中國棉花產業遭遇很大困難,但我始終樂觀地認為,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產棉國和用棉國,棉花產業前景依然看好。我們要總結經驗教訓,研究如何健全機制,設計出一個長期的、前瞻性的制度。中國棉花協會在多年前提出,要樹立憂患意識,建立起棉花產業發展的長效機制。因此,在政策設計上,必須重點考慮棉農利益,讓棉農有穩定的比較收益,同時注重研究市場配置資源和政府調控的結合,通過“無形的手”和“有形的手”在農工商三者利益之間找到平衡點。既要綜合考慮糧棉比價、棉農基本收益、內外棉差價,又要統籌考慮紡織企業承受能力、流通企業合理利潤空間等因素,從產業可持續發展角度,建立長效、靈活、積極的宏觀調控機制,避免出現棉賤傷農、棉貴傷工的惡性循環。他還強調,我國紡織業更需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改變對出口、低成本要素投入的過度依賴。一是要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力度,積極開拓國際國內市場;二是要積極探索和推進跨國、跨地區、跨行業資源配置,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三是以市場需求為根本前提,立足長遠創新經營,真正建立起適應自身長遠發展的生產經營模式。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助理楊世濱談道,目前我們看到一些可喜的現象,有一些工廠,他們替代性的工作已經做得非常不錯, 尤其我們現在從行業角度也在大力推薦仿棉纖維的研制,以滌綸纖維為主,但要看到由于人造纖維和天然纖維巨大差別,這項工作如果想在短期內達到目標的話還是非常困難的。我想特定歷史時期下我們一起努力,能夠把我們自己的產業打造得更加美好。劉小南提示大家要充滿信心:前不久我們已經和有關部門開會研究這個事情,主題就是我們如何進一步地改進和完善現有的調控機制,能夠探索建立促進中國棉花產業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一種長效機制。下一步,我們期望能夠聽到各個方面提出更多有建設性的意見。在我看來,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怎么處理好政府的調控和市場調節的關系,就是政府和市場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