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消費群龐大的本土市場,各階層的消費者對品牌的需求逐步清晰,從燥熱慢慢回歸到理性。原本的賣方市場已經悄然轉向買方市場。
在購買高端品牌時,消費者首先想的是:要去哪個我喜歡的品牌看一看?有沒有自己中意的款式?最后才對價格進行考量。與高端嬰童產品的消費者不同,中低端品牌消費者往往更看重產品價格和款式功能,最后才關注品牌。
但是無論是高端市場還是中低端市場,消費者都會越來越清晰自己的需求,這就要求品牌提供更清晰的產品和服務。
但在高端嬰童品牌的建設上,因國內奢侈品土壤形成時間不長,所以本土童裝品牌的高端運作經驗匱乏。品牌調性往往不被重視,許多品牌在發展幾年后,基本沒有成型的核心資產,這樣就很難讓細分后的高端人群有清晰的品牌識別,會長期困擾品牌的發展。
與此同時,國內本土高端童裝一定時間內不會成熟,因為高端品牌實質有兩部分:品牌產品與品牌關聯,兩者同等重要。也就是說,不僅需要頂尖的產品開發能力,同時需要有利品牌形象的大量有效的相關事實運作。但是,國內品牌的高端僅僅是高價,缺乏品牌關聯的建設和投入,所以還需時日來培育和成長。
當然,對于國內人群的消費心理與需求的精準把握是本土品牌的優勢所在,找準定位,機會就存在。
對于任何品牌來說,定位都是必然的。定位是市場細分的結果,你無法通吃所有的消費者,要找到你的消費者首先要知道他們的需求。像產品風格、年齡段、主打品類、主要市場區域等,都是需要定位的。品牌找準市場定位并非一成不變:中國經濟發展快,消費者區域性劃分越發明顯,應盡快隨市場的變化而調整策略。
紅孩兒商品企劃經理 董東
奢侈嬰童品牌重在“出身”
中國目前嬰童市場的結構尚不合理,低端品牌仍占市場主力。
很多低端品牌都是從批發市場、檔口、網購平臺等成長起來,產品細分度不夠,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目前還處于拼價格的競爭階段。
但這種競爭格局,也逐漸在消費升級的訴求中不斷改善調整。
嬰童裝可能是所有服裝品類中最特殊的一種,因為它的購買者和使用者是完全不同的兩類人群。所以,這就要求童裝品牌的產品和服務必須同時滿足這兩類人的喜好和要求。
在產品方面,隨著目前80后、90后父母消費意識的不斷提升,他們對童裝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除了在對童裝品質的要求方面更加細化外,他們對產品的面料、染料、水洗等專業知識的掌握也更加專業,了解許多面料和成分對孩子的利弊。對此,這就要求品牌必須在嬰童產品的綠色環保上下功夫。同時,品牌也要加強在服裝后整理加工方面的把控。
而對于兒童來講,他們喜歡的則是一些能跟自己產生共鳴的東西。他們目前還不具備自我明顯的審美喜好,他們認為潮流的東西多為一些熱門動畫片的角色人物等。對此,企業在研發上也盡量往這個方向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