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瑪亞洲不動產總裁Peter Sharp表示:“ 從沃爾瑪的角度比較日本、印度和中國,日本在電商方面比較強,日本現在不叫電商,叫手機商業。從這一點我們的服務必須要本土化,在不同地區找到不同辦法做銷售。購物中心像萬達這樣有能力調整成能夠吸引人來的開發商在中國不多,我們開發商需要和業主共同努力。”
百貨:壓力之下的“逆襲”方法
傳統百貨行業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但并非沒有機會。依靠線上線下一體、差異化競爭、商業模式創新等方式,百貨行業或可成功“逆襲”。
萬達百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炳富表示,萬達在全國開發了很多的項目,其中既有百貨又有購物中心,現在將百貨和購物中心融合起來,逐漸減少服裝等零售業態,多增加體驗式業態。如果只是一個獨立的百貨,沒有餐飲、娛樂業態終將會被淘汰。萬達也在做線上,而且有這方面的優勢,因為在全國有眾多的項目,包括商場、購物中心、酒店和寫字樓等,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會員。
據了解,目前“觸電”的百貨商場并不在少數。2012年以來,北京的大型百貨都相繼上線了自己的電子商務平臺。天津百貨大樓的電子商務正在籌劃實施中。同時,百貨商場應該針對目標客戶群體走錯位經營、差異化營銷的路子,傳統百貨借助購物中心發展勢頭正在趁機轉型。
C&A拓展總監Rowan Verwoerd表示,電商是零售必走的過程,應該想方設法創造人們想要的來擴大市場。不管是電商還是手機商業,要找準消費者的需求,要適應這一改變。
網購成為重要銷售渠道,對實體百貨的消費者、品類、品牌形成影響和潛在沖擊是大勢所趨,實體商超應更多考慮結合兩者長短板進行融合的問題;實體商超應在打好自身商品和服務基礎、建立并維護好忠誠消費者系統及商家CRM系統的同時,做好對主流網購網站、目標消費者、品牌商家與實體商超的跟蹤研究體系,必要時甚至可以考慮與標桿品牌商家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合作研究網購發展的影響及應對措施;實體商超在結合自身資源與定位的基礎上,可以考慮適當時候采取與主流B2C平臺網站合作、自建網上商城等方式進入網購市場,并考慮與會員系統聯動、3G手機互動應用結合;實體商超可以通過購物環境的體驗性增強、強化餐飲、娛樂、服務等功能的“購物中心化”方式增強吸引力,同時也可以借助功能的增強,運用會員卡、團購卡等工具實現消費的“鏈接”和“捆綁”。
購物中心:做好五大升級應對電商沖擊
“體驗經濟”,這是前些年很紅火的一個詞匯,這也恰恰是許多實體商業地產的生存之道。比如說大型購物中心,三口之家在其中的餐飲吃個中飯,去電影院看部最新大片,看完后順便去優衣庫實體店(與天貓網店同價)買件當季的衣服,一個下午就這么消磨過去了,這樣全方位的消費體驗是網店不可能提供的。網購是一種個體行為,而到實體店逛街,則往往是一種社交行為,后者恰恰是實體商業地產消費模式的魅力所在。
購物現在和休閑娛樂是分不開的,注重生活品質的人還是會去購物中心逛街,這是一種娛樂的方式,網購對購物中心來說應該到不了天敵的地步。即便如此,購物中心不能安于現狀,應將電商沖擊視為實現自身升級換代的歷史機遇,從五個方面升級。服務升級,提升服務水平、推出更貼心的服務措施;業態升級,持續優化業態、多業態聯動經營;空間升級,營造體驗氛圍、創造休閑空間;營銷升級,加大促銷力度、擴大品牌影響;戰略升級,主動擁抱電商而不是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