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既是上市公司2013年中報的密集發布期,又是鞋服企業2014年春夏訂貨會舉辦的高峰期。記者從中發現,各企業的中報業績繼續處于下滑狀態,顯示相關行業還處于低潮期。與此同時,流行多年的“大批發”模式已經引起了從業人士的反思,各品牌的經銷模式正在從批發轉向零售,管理模式走向扁平化。
“我們正在進行第二場戰爭。”一家上市公司老板說。他口中的“第二場戰爭”是指從過去高度依賴批發業務,向以零售和消費者為導向的零售業務轉變。如今,泉州鞋服企業很多都已打響“第二場戰爭”,一起尋求行業突圍、轉變提升的新方向。
數據:鞋服品牌業績普遍下滑
以往泉州鞋服企業借助“大批發”模式,通過大規模鋪貨實現了迅速擴張,業績也實現了高速增長,但由此帶來的庫存問題,至今仍未擺脫。從已公布的中報數據來看,不論是運動品牌還是男裝品牌,都還未走出低谷。
在低迷中調整的國內運動品牌日前相繼公布了2013年中報:安踏體育、李寧、匹克體育營收分別為33.7億元、29.06億元和11.73億元,分別同比下降14.4%、24.6%和27.3%。361°披露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盈利2.05億元,同比降65.6%。上半年,361°營業額下降三成至19.98億元,毛利下降36.3%至7.79億元。
男裝板塊也還未走出低谷。中報顯示,九牧王實現收入11.64億元,同比下降2.2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9億元,同比下降14.03%。利郎2013年上半年的營收同比下降13.2%至10.9億元。盡管截至記者發稿時七匹狼的中報還未披露,但據其業績預告,受終端消費疲軟的影響,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為14.23億元,同比下降4.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56億元,同比增長4.3%。
業內人士認為,這些數據表明,鞋服行業仍未能走出近年來的持續低迷局面。
“我們可以看到,在清理庫存方面,大家都在持續地做出努力。”利郎副總裁胡誠初表示,以往泉州鞋服企業借助“大批發”模式,通過快速鋪貨實現了規模擴張,也得到高速增長,但這兩年出現了庫存問題。“其實鞋服企業是必須要有庫存的,關鍵看庫存比例是否合理,正常來說,每家企業有12%的庫存是正常的,其中5%屬于可以在當年消化的庫存,5%是來年可以被消化掉的,只有2%會成為‘死貨’。”
業界人士分析認為,如今“大批發”模式已經引發企業反思,品牌商開始從“只管批發”向“零售管理”轉變,從渠道模式到管理模式,都在進行新的探索。
對策:減少層層代理 增加直營店
從“品牌批發商”向“品牌零售商”轉型,這已成為一些有前瞻眼光企業的新戰略。在這過程中,增加直營店自行掌握零售終端,可減少層層代理環節,縮短市場第一手信息的收集反饋周期,減少庫存產生的機會。
“以前,品牌商都是把貨直接壓給代理商,從省到市再到縣,這就造成了信息上的不通暢。”在天倫天2014年春夏訂貨會上,公司副總經理范澎表示,現在的發展形勢,逼著品牌商不得不從批發商轉向零售商,去接觸更多的消費者。“管理模式走向扁平化,減少層層代理的環節,而在增加直營店的同時,適時地引入一些優質的加盟商。”他說。
九牧王的中報披露,公司在建設營銷網絡的過程中,不僅注重規模和數量的建設,而且根據公司的發展情況不斷對銷售終端形態及運作模式進行優化。截至2013年6月30日,該公司直營與加盟終端數量為3205家,其中直營終端736家,加盟終端246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