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rges Kern認為,“真正的困難是要用合適的方法來給大家講述這種故事”,因此如何執行才是奢侈品營銷的動人之處。
“不是人人都能夠擁有具有故事的高級珠寶,但是至少人人都可以擁有具有故事的品牌的珠寶。”在這個過程中,消費者對于品牌的認同自然也會從此萌生,就如同人們會因為優雅去買Burberry,會因高貴而購買Ritz-Carlton,抑或為了感受愛而去買Tiffany一樣。
客戶關系維護當然,講故事其實只是一項通用的市場入門法則,對于吸引新客戶自然是有效的。
在世界奢侈品協會的最新數據中,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的增長約有67%來自新增消費者,因此在以開發新客戶為主的中國市場上,奢侈品牌的營銷方法里“秀”的意味自然會更濃厚。
但是在消費奢侈品只是一種普通生活消費方式的歐洲市場,銷售幾乎達到飽和。消費者所需要的已不再是一個動聽的故事,因此維護頂級客戶的關系營銷則成為奢侈品牌應對成熟市場的策略。
幾乎不會在大眾媒體上做廣告,也從不請明星代言,這讓Hermes成為同類品牌中的異類,但Hermes卻一直堅持“口碑會在同一個社會階級中流傳,而口碑營銷才是頂級品牌應有的營銷策略”,它也因此成為高端客戶關系維護的典范。
在2011年度財報中,Hermes營銷費用約占年度銷售額的6%,這遠低于Chanel、Dior等同類品牌8%-10%的營銷成本。
Hermes公司客戶服務部總監Michael Barbarino認為,“在愛馬仕,客戶服務部是整個愛馬仕集團的縮影,而所有的產品、服務問題都能夠在這里得到反映”。
客戶只需一次購物就會進入公司CRM系統,而Hermes從銷售市場到客戶服務等所有部門都可以為系統中客戶提供一對一的解決方案。
Hermes也會用這一系統以職業、收入、購買經歷等各類客戶信息篩選出頂級客戶,并邀請合適的客戶舉辦私人派對,去巴黎看時裝秀,抑或參加商品的內銷會。這種小圈子的沙龍和私人活動無疑是Hermes維系頂級客戶忠誠度最有效的方式。
然而所有針對頂級客戶的服務,Hermes實則都是從員工身上開始履行的,Hermes中國公關與傳播部Jessica會定期去法國接受培訓,各國店員也會定期到巴黎學習下一季產品的設計理念,而公司則會安排員工在巴黎游覽。
不僅如此,Hermes從2000年開始“圓夢計劃”以來,已經有上千名員工去往俄羅斯、希臘等各國旅行,而這些無疑都是為了擴充員工的生活體驗,以更好的與高端客戶交流和服務,因此很多Hermes公司員工與客戶保持10年以上的穩定關系也就并不奇怪。
除此之外,借助“等候”心理的營銷方法也讓Hermes在把握市場需求和維系高端客戶上一直處于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