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凡客愿意賠本招商,與天貓、京東商城、蘇寧易購等大平臺相比仍然不占優勢。
對于供應商來說,大平臺的優勢是流量,以天貓為例,去年11月11日一天,就創下了132億元的銷售紀錄,2012年的交易額超過2000億元。而且,許多大平臺與供應商簽有排他條款,只能入駐一家平臺。
同時品牌入駐大平臺的運營成本也更高。國內最大、最成熟的電商平臺天貓,憑借壟斷地位以及淘寶商城時代積累下來的店鋪展示系統、信用評價體系等八大體系,向商家收取入駐費用、廣告費獲利。其他平臺的收費模式與天貓類似。而凡客到目前為止除了5%提成,不再收取任何費用。
在劉夏看來,電商平臺已經幾分天下,凡客做平臺為時已晚。如果硬要與他們搶地盤,凡客誠品需要在技術、服務、推廣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資源。遺憾的是,“凡客誠品本身并沒有太多的錢來燒,很難有突圍的希望。”劉夏說。
他認為凡客只能在短期內用外部品牌來提高銷售額,而無法真正向平臺商轉型。問題是這種急于變現的行為無法為凡客誠品帶來更為長遠的利益。在他看來,那些比VANCL定價高的大品牌肯定會壓低VANCL的品牌價值。
更重要的是,凡客此前已經成功地把自己描繪成不跟隨,不盲目追求物質的“人民時尚”。這一品牌有太過強烈的唯一性。而凡客現在做的事情好像是要用“凡客”來一統“森馬”、“佐丹奴”等多元品牌,其中風險不言而喻。
起源唯品會
即使對于凡客內部員工,陳年開放平臺的想法也來得有些突然。而大多數采訪對象認為,真正促使陳年下決心的是今年春季凡客聯手李寧推出的一次特賣活動。
今年4月7日18點36分,陳年在其微博上留言:“今晚11點,期待。”陳年期待的是,凡客誠品聯合李寧所做的首次特賣。2012年,李寧、匹克、安踏等運動品牌受經濟形勢的影響積壓了大量的庫存。凡客誠品所要做的,就是幫助李寧清理庫存。
當晚,凡客誠品與李寧展開了48小時的限時促銷,最低價格低至1折,最高價格打折后不超過100元。特賣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原計劃持續48小時的活動提前30小時結束--所有商品在18小時內成功甩單。
這次特賣會掀開了凡客誠品與第三方品牌合作的帷幕。兩周之后,凡客誠品特賣的第三方品牌迅速增多,時間也在拉長。除了李寧,星期六、森馬、佐丹奴等其他傳統品牌也加入進來,時間也變成了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