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錯誤
令出多門:市場部、財務部、門店三個部門
考核指標太多,一件事情,三個部門都負責,各自指標不同,可能出現只顧自己、不顧大局的現象
制度長篇大論,無法控制管理過程,結果根本很難保證,導致罰款滿天飛,員工對此肯定持有負面態度。
處罰不合理,門店背負100%責任,不利于管理層檢討制度。
管理層勞動量巨大,實際中比較難實現。
不利于溝通和培訓,不利于制度權威性,直接影響執行力度
導致危害
三個部門都在管理,出現管理交叉、職能交叉,部分內容規定重復(市場部和財務部都做了盤點前的規定),各部門都根據自己的關注重點各做各的,沒有統一性。市場部關注的是盤點的組織和過程,財務部關心的是表格的填寫和盈虧,門店補充規定強調的是交班丟貨的控制。
屬于典型的多部門負責,典型的一個項目多個指標,三個部門有三個不同的考核指標,肯定都各自為自己的KPI努力。出了問題,容易扯皮。
字數很多,內容很多,典型的“一鍋粥”式的制度,根本不能實現流程管理,因此后面出現了高達8條的罰款處理規定,這些罰款規定都是針對盤點過程而言,還不包括對結果的4條罰款處理。
根本原因是因為該制度不能控制盤點過程和結果,所以企業才需要很多罰款條款來確保結果的正確性,典型的人治政策。
不論什么原因,只要丟貨,就是門店負責,導致員工寧可不賣貨也不愿意丟貨的心態,看好貨被強化為首要職責。
由于盤點盈虧與管理層效益無關,所以沒有任何動力就流程失誤、管理漏洞提升工作,改善丟失的發生。
由于正常盤點流程不能確保準確、誠實的結果,因此管理層的監督復查勞動大大增加,按照8個店每個店鋪20件品種的抽查,計算上每個店的配合人員,耗費大量的管理時間和精力。
由于各個部門單獨制定制度,導致培訓時,首先材料難以統一,其次財務部、市場部都需要對盤點進行培訓,內容難免存在矛盾和重復,制度的權威性不足,勢必導致員工覺得,公司那套還不如自己經驗來得更快更好,不利于執行。
科學零售
只有一個總流程,涉及到相關部門,各自留有業務接口,全公司對一個項目行動標準統一。
一個總的PKI項目,由某個部門負責,出了事情有負責部門和人員,其他部門的協調指標和工作內容,有明確規定。
科學零售制度是“過程論”的流程,任何結果必須是流程的順理成章的最后環節,任何不能控制結果的流程都必須整頓、修正,更加注重查找盈虧的原因,而不是罰款,是典型的“法制”政策。
有效控制貨品丟失和盤點錯誤,更強調消滅任何管理失誤導致的貨品丟失。
只復查意外的盤點結果,市場部無需大比率核查,財務部不規律抽查即可。
公司只有一個被CEO批準的盤點流程,權威性高,無論誰培訓都是統一版本。
制度不能隨意制定和修改,遵循一定的程序,權威性高,全員都清楚是公司唯一的法定制度,必須遵守。
這就是強調部門職責為中心的流程普遍存在的弊病和問題,舊有流程的KPI的組成和分解見圖2:
如上流程設計,直接導致各個部門的各自為政,本位主義在部門劃分之初已經存在,制度上的缺陷,是任何高超的溝通技巧和君子風范都解決不了的,除非所有的部門領導都是“死黨”。
依據科學零售,如此流程,要進行改造,就要遵循如下設計原則和思想:
1.任何流程,都必須有一個主體部門負責。所以,流程是按照部門以“項目完成”為目標進行設計的,不是以“部門或崗位職責”為核心設計的;
2.任何一個流程,一般都不是一個部門內部完成的,必須有其他部門的配合,有主有輔。因此其他部門的配合,必須寫入流程中,留有流程的接口。相應的事項是否與配合部門沖突,需要在制定流程時共同商討,使得配合事項與輔助部門本身規則達成一致或者兼容;
3.主要部門負責總的項目目標的實現(KPI),其他配合部門僅考核接口處的配合指標。也就是說,只有主體部門負全責,其他部門只負責協調,責任劃分清晰。
因此,流程中心的設計,要遵循“歸口統一,責任清晰,法定合作,接口設計”,其邏輯見圖3。